当首相马哈迪于2016年2月退出巫统并在同年9月成立土团党准备与纳吉在政治上对抗时,一些人都不认为马哈迪的政治本性是“善良”的,其1981年到2013年的这22年期间出任首相的威权统治被人所诟病,特别是1987年的茅草行动,就是到今天仍然为人不齿。

马哈迪对巫统的“反叛”,被理解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权位与欲望,前首相阿都拉因为没有按照他的议程行事,最终只有面对下台的命运。纳吉涉及的丑闻更严重,甚至与老马呛声,当然最终也要付出代价。

当然马哈迪在位高权重的时候,在没有任何逼宫的情况下选择于2003年自行下台,放下权力,确实留下好名声,起码显示不恋栈权位,懂得何时下放。

安华敦马联手

无疑的,公正党主席安华的政治生涯却是命运多舛,在1999年被送进牢房,与马哈迪不无关系。当时马哈迪与安华的斗争公开化时,安华的罪名被认为是人为刻意“罗织”的,因此安华的遭遇获得广泛的社会同情,也成就烈火莫熄运动,点燃马来西亚民主最强有力的反对运动。

可以断言,没有安华20年跌宕起伏的政治生命,没有三大民族当时对国阵政府国家管制的强烈不满,没有行动党50多年的牺牲奉献,恐怕要催生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机遇,将是难如登天的。

安华累积的反对能量尽管巨大,但要撼动老树盘根的国阵,谈何容易。安华要靠一己之力来完成改朝换代如同缘木求鱼,基于公正党不够“马来色彩”,使巫统的马来主义还是掌控及主导了前两届308与505大选的选情。509的机遇是马哈迪的适时出现,土团党代表了马来社会的声音,壮大了反对党阵营。

在面对共同的敌人——纳吉,配合一马公司丑闻的延烧,安华与马哈迪终于2018年在双方冰释前嫌下,延续了2016年的世纪一握,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下,携手合作,齐心面对大选。安华与马哈迪走在一起,从敌对到言和,从互相攻击到相互拥抱,这是历史的偶然,但却为马来西亚政治历史写下辉煌的篇章。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成了又一典型的例子。

须道德理念支撑

改朝换代是个大背景,有人尽管很不屑马哈迪的过去,但为了达至“换政府”的最终目的,更多选民坦然接受老马与安华的合作。毕竟要推翻一个盘根交错、利益勾结,同时掌握国家机器长达60年的执政党国阵,绝非易事。如果您无法接受纳吉政府的腐败、滥权、嚣张,您唯有接受不一定很满意当时由马哈迪主导的反对党联盟。这就是政治现实,也是现实的残酷。

一些理想主义者都清楚知道,安华累积的反对力量在509大选要达到巅峰,没有结合马哈迪的个人影响力与领袖魅力是很难完成的。安华20年人气的累积,只欠东风,而马哈迪正是东风,有了东风才使得反对力量能一举歼灭腐败的、种族性的国阵政府。很难想像,如果我们今天将仍然活在纳吉腐败的政权下,我们国家将会走向怎样的灾难与悲剧。

巫统的众多国会议员最近纷纷退党离朝,不是成为独立人士,就是加盟希盟其中的成员党。巫统由原有54位国会议员到今天剩下37位,昔日的光辉顿时黯然失色,树倒猢狲散,应该是早就预料到的。

一个政党的存在,如果是靠金钱堆砌的,没有强大的基本价值观与理念,一旦没有金钱去支撑时,它的垮台与崩盘,当然就是时间问题。有人期望巫统成为强大的反对党。试想,没有道德理念去支撑的政党,也缺乏内部真正的检讨、反思、自我批判,而不断还在逃避现实的“自圆其说”,不愿与纳吉彻底切割,还相互取暖,巫统要杀出一条活路?能吗?

巫统今天的处境, 会落得如此难堪。前首相及巫统主席纳吉在一马公司延烧时,还志得意满,认为马来西亚的选民是极容易被操弄的、摆布的。因为只要煽动种族情绪,创造马来人的危机感,巫统是不容易被击垮的。

但人算不如天算,纳吉的算盘没有打响,是因为有一位曾在政坛叱吒风云的老马把纳吉的政治把戏全盘打翻了。老马在许多的公开场合都讽刺纳吉“金钱就是王道”的政治管理,暗讽其腐败,并一再揭露纳吉通过金钱政治企图搜括民心。但纳吉“不信邪”,没有意识到民情涌动,火烧眉头,终尝恶果。

内讧是毒苹果

公正党、行动党虽然是希盟中国会议席最多的政党,分别有50席及42席,但马哈迪却凭借个人的政治资产,足以左右其他政党的意志。现在拥有16席国会议员的土团党可能“大量”接收巫统跳槽的国会议员,三党的政治生态与平衡势必起著微妙的变化。

彻底瓦解巫统,是希盟的政治议程吗?除掉巫统,希盟是否会因此更加强大?如果“放虎归山”,让巫统养精蓄锐后,再结合伊党,是否会间接对希盟构成威胁?希盟各个成员党都有自己盘算,显然的土团党的强大必将构成成员党权力分配的斗争,一旦白热化难恐将对希盟的内部构成分裂。

可以确定,如果争权夺利沦为希盟各党的战场,希盟治国的远景与理想将被淡化与稀释,人民对新政府的不满,很快就会涌现。当然,希盟还有时间去实践与证明他们的治国理念与抱负。希盟不是国阵2.0,行动党也不是马华2.0。

或许我们无需悲观,也无需操之过急,千疮百孔的旧政府要来一个大翻转,对新政权是个大考验,希盟给我们“希望”还是“绝望”,时间将会一一验证。我们且耐心等候,无需鼓噪。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