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何网络游戏“Momo挑战”会让那么多小孩中招。
“样子是可怕了点,但就不要去看嘛。东西看了不舒服就应该会自动避开啊!”他们总会这么认为。
这种观点并没有错。但若只抱持这种想法,将注定活在网络时代的盲点里,并与年轻一代的人有代沟。
而这代沟所产生的疏离感,恰好就是滋养“Momo”等这类恐怖游戏最大的养分。
还看不懂吗?
网络影像深扎脑海
说白一点吧。会投入在这种游戏里的小孩,相对地相信网络世界的真实度大于现实。网络发生的所有事情,就算在大人眼中多么荒谬与离奇,但对从小就接触网络世界的小孩来说,这就是“世界”。
无论是不知名国家的人文风俗,或内容插科打诨的纯动画,只要是他们从小就接触这些东西,就算不完全相信,心中还是会对这些事物留下记忆密码。往后只要是类似的事物循环发生,在他们脑袋就会潜在解码,并间接被催眠,最终就会莫名对特定事物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从前也是看卡通片长大啊,那为何又没有不良影响。”有些人会问。
还是会有啊。从前看过的一些卡通,对男孩来说,或许就会变成某次打斗玩闹的招式;对女孩来说,就会沉浸在白马王子等著拯救的浪漫憧憬。这些都是间接影响,只是对真实生活无伤大雅,才让人忽略了大众传播媒介散播的力量。
斩断互动连接
但网络世界不一样。从前的传播方式单一,每个人都是透过看电视与电台,被动地接受资讯。现在的传播媒介则打破了这种单向传播的方式,无论是Youtube或其他社交媒体,许多影音与资讯的互动都变成双向。
当每个人都可透过网络互动,就意味著这些内容有了互动的连接,人的情感层面无形中就会多了一种信任。若每天都维持互动的习惯,这层信任自然也会随著加厚,最终自然会成为生活依赖。就算知道某些东西不太对劲,但基于长时间的陪伴,情感上也变得莫名沉溺而无法自拔。
Momo就是这样而生动起来。也就是说,若某些小孩看到Momo觉得可怕,并自觉想关闭影片或忍不住想哭泣——恭喜你。这个小孩至少还分得清真实与虚拟的差别,他们身上对恐惧的防卫机制也正常,才能在面对这种未知的可怕事物时,用天生应有的感知能力去对抗。
相对地,若某些小孩觉得Momo特别真实,并会遵照里头的指示去完成特定任务,这并非是Momo本身拥有催眠的魔力,而是小孩的真实世界肯定有某些情感有缺失,没有生活重心,才让他们转移目标,把注意力放在Momo身上。
更需要成长陪伴
简单来说,让Momo从虚拟转为真实的养分,绝对是来自家庭的疏离感。
这无关家长给小孩看Youtube影片时,只是为了让小孩安静;也无关给小孩观看前,有意识先设立了一些过滤机制。这些都只是当下的行为模式,对增进小孩对家庭的信任感并没多大帮助。
重点在于,让还没判断能力的小孩接触这些内容时,是否有多了陪伴。这份陪伴包括教育,让他们知道透过哪些内容,延伸出一些有用的生活常识;又或者每次看完影片内容后,认真了解他们的观后感,并趁机沟通彼此的想法。这才是负责任的照顾小孩方式。
多了这种自觉,有了这种危机感,就算小孩看到Momo,也只是会当作一个造型怪异的不存在生物,而非魔化成真实威胁的存在。
别太责怪Momo。无风不起浪,有时正是这些虚拟外物,才能真正测试到一个家庭精神状态的健全程度。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