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统考的问题,何时可以见到曙光,没有人可以说准。509大选前,为了对抗国阵,希盟的信誓旦旦,已如昨日黄花。今天马华开始扮演反对党的角色,难免要责问现在身为执政成员党又是代表华人的行动党,到底什么时候可以落实统考的承认。

马华认为他们之前在国阵执政时做不到的,行动党在希盟旗下也是“一事无成”,一样是做不成的。但统考就像一个“犀利”的政治武器,可以挫败一个政党的锐气与民心,马华岂会不善加利用统考,让行动党领袖难堪,进而讽刺行动党对华社大选时开的尽是“空头支票”。

本质是政治

统考的问题,原来就不是学术问题,也非纯教育问题,其本质就是政治问题。

60年代华文独立大学不能创立,是基于语文的问题,华文如果是大学的媒介语,马来政治主流的意见似乎认定华人有意颠覆马来文的国家语言地位。但如果使用英文,就马上不是问题了。

谁能为统考解套,大马人民之声顾问柯嘉逊直言,政府成立的统考委员会只不过是拖延术。他重申:有什么证据证明委员会对统考文凭进行评估?有没有人见过这个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他们将使用那些事实数据和标准来评估统考文凭?采纳何者的意见及所涉略的范围在哪里?内阁又会否遵循委员会的建议?委员会成立是否得到希盟政府的承诺保证?

柯嘉逊提出的问题,事实上难马上有答案,华社的殷切期待也就遥遥无期。承认统考的路演如果没有时间表,就显示政府对承认统考的意愿不强。面对如此艰难处境,华社是要“重拳出击”还是“轻描淡写”?

目前,针对统考的承认问题,有两种意见与态度需要多方“斡旋”。一是认为,承认统考不可妥协,必须尽快,不能让政府借各种理由一拖再拖,以免夜长梦多或突然生变。

这个态度,是基于统考主办了40多年,其获得世界这么多国家大学的承认,是不可能扭曲的实证,政府要研究统考,不可能还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难道要费时旷日,才能找到统考的“价值”。教总主席王超群基本持这个态度,他指承认统考是希盟政府的承诺,政府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承认,而不是在拖延,以免让有心人继续操弄此课题。

争取平等地位

另一种意见是既然统考学术成就都获得世界众多大学的认可,政府现在不承认,也无需著急。董总主席陈大锦就表示,在承认统考课题上,董总不急于一时,并愿意给予时间及耐心等待,但条件是,绝对不能典当统考自主权、违背办学方针、基本底线绝对不能被触碰。

目前独立中学毕业生的出路与过去比较,显然不同。私立大学、学院的林立,统考的考生升学的路径已有许多选择,而统考文凭的价值已有目共睹,政府承认与否本来都不会对独中生的升学造成很大压力,除非统考学生一心就想进本地国立大学。

但统考毕竟是政治议题,其涉及的就不再是简单的政府是否承认,而是华文的地位在建国60多年来怎么没能享有一定的地位。作为这个国家的国民,本来就应享有基本的权益,对华文教育的打压,完全是不合情、不合法、不合理。

华文教育面对崎岖的命运,今后或许更严峻,毕竟巫统与伊党的“联姻”,其种族与宗教的意识形态会更加极端,而马华对巫统的不弃不离,更显示这个政党一方面要希盟政府承认统考,另一方面却去拥抱对统考“不怀好意”及“百般阻挠”的政党,估计马华虚伪的“两面”将会继续被华社“戳穿”与“抛弃”。

右翼靠拢巫伊联盟

国阵前总秘书纳兹里公然挑战华人,他指如果华人继续质疑马来人的特权,他也会要求废除华小、泰米尔小学。这种态度,验证了巫统领袖,挟持华小泰小作为“人质”,大玩种族政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的“宣战”论,引起轩然大波,其用词尽管“激烈”,但巫统与伊党的“存心”却是昭然若揭。

士毛月补选的获胜,巫统与伊党的种族与宗教意识越来越极端。巫伊合作,在高举“马来人大团结”的旗帜下,多次对华人进行挑衅,企图塑造马来人被边缘的困境,让保守极端的右翼分子纷纷靠拢。巫统与伊党一再发表种种极端的言论,包括了非巫裔及非穆斯林操控了希盟政府、国会有太多的“外来者” (penumpang)马来人像是“客人”(visitor),通过煽动马来人对非马来人的对立情绪,让族群关系陷入紧张,公然挑战联邦宪法给予非马来人的保障等。

当种族问题继续被操弄,统考的承认就会成为对抗的“工具”,华社要有万全的心里准备,巫统与伊党内的种族与宗教极端分子正伺机而动,他们对统考的不罢休与对华人的妖魔化,估计统考承认今后面对的极端挑战绝对不会比过去来得容易或轻松。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