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80年代提出的两线制在509大选得到“初步”的实践,这个成果对很多期待政党轮替的大马人民无疑是国家愿景与理想的实现,509选举结果陆续公布后,社会的兴奋、惊喜及愉悦,得到最好的诠释。

马来西亚的种族政治在前朝政府的刻意营造及贯彻下,充分获得巩固与强化,马来人长期在政府的保护伞下,得到照顾、援助与扶持,当时换政府的不确定性,马来人想到更多的是他们可能“失去保护伞”的恐惧。

华人与印度人被营造成为马来人的“假想敌”,巫统只有塑造这两个民族的不怀好意,设想一旦华印裔掌握政治权力,控制国家资源,马来人将会首当其冲,面临遭殃与厄运。马来人早被定义为这个国家的主人,让华人与印度人来主导国家恐怕“不利于马来人”。如果华印裔对国家管理与资源分配有不满,想要从中得到更多所谓的资源,他们就会被认为是贪得无厌。就像当时国阵政府给你华小,你还要华文独中,更奢望华文独大。

马来人至上观念

这个国家是马来人优先,马来人必然是主导国家发展、方向与议程的主力,华人与印度人如果不按照国家整体的大方针,否定马来民族主义的教育理念,而想要借人权的理据,大谈联合国倡导的民主精神,天赋人权与教育平等,马来人就要先怀疑非马来人对这个国家的忠诚与效忠。巫统马来人至上的错误观念为马来人“构建”误导性的民主人权理据。

华人“不可享有”出任政府内阁重要官职的机会,已是墨守成规。暌违多年的财政部长,特别是涉及边防安全机密的国防副部长,华裔509后能够受委,而改朝换代前恐怕是“不敢奢望”的。内阁成员似乎成为掌握国家权力的象征。期待一个华人副首相,更是难以想像的。

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民族、风俗一向为外国人所称道,随著人口结构的改变,马来人及土著人口生育率的增加,目前已占了总人口的68%,而华人与印度人在生活压力下人口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目前华裔占约23%,印度人占约7%。在民族政治马来人优先的渲染下,马来人的主流政治将因为人口的增长而得到更大的张扬。巫统必然要非马来人接受马来人的思维、态度、习惯,作为社会融合的基础,不管这是否有悖民主精神与天赋人权。

玩弄种族政治

新加坡的穆斯林不会在清真寺通过扩音器祈祷,而马来西亚穆斯林祈祷用扩音器播放却属正常,如果我们没有注意这是不可挑起的敏感话题,就会造成彼此的矛盾与猜疑。当马来人与华人发生殴斗时,很快的就会理解为种族冲突。2015年7月发生在吉隆坡刘蝶广场的手机被偷窃事件很快就被网媒渲染为巫华两族群的冲突,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1969年5月13日的513事件更是多年扫不掉的阴影,据报道当时造成百多人死亡,9000多人被捕。事件暴露了政治的操弄,民族之间的信任可以在一夜之间顿然变色。

2017年9月16日的马来西亚日,前首相纳吉可以肆无忌惮地在马华召集有近1万5000人出席的华社爱国大集会上公开警告华社:“如果马来西亚失去和平,华人将最先成为箭靶(Thechinesewillbethefirsttobetargeted)”。出席的马华时任总会长廖中莱、署理总会长魏家祥没有反驳,当时马华以为这个“恐吓”是具有震慑力可以为马华争取支持,但马华错估形势,结果适得其反,最终被华裔选民彻底唾弃。今天巫统与伊党的结合,仍然没有放弃在马来社会制造对其他族群的憎恨。巫统代主席莫哈末哈山对华人内阁成员的讽刺,把华人视为外来者,是玩弄种族政治的伎俩。

两线制已偏离

两线制的提出,事实上当时一向是“多元种族政党”对垒“单元种族政党”,但今天的两线制已然明显偏离,反对党执著于走“单元种族”的路线,继续妖魔化华裔,继续捍卫宗教与种族的政策,这样的两线制早被扭曲。

时任国阵总秘书纳兹里曾抨击希盟上台后委任非马来人出任多个政府要职,包括财政部长、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及总检察长,而他们没有用可兰经宣誓就职,让马来人更加不信他们。纳兹里也提醒非马来人,别质疑马来人特权。若非马来人要求废除马来特权,那么他就要求废除华文及泰米尔小学。

让巫统与伊党改变其马来主义之上的观念不容易。我们必须认清过去的两线制是反对党的“多元种族”政治对垒执政党的“单元种族”政治,现在则是相反,这样的发展,如果反对党再次崛起,单元种族政党的复辟掌政,或许未来国家发展会是一个大灾难。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