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及未来几年,大马的经济状况如何?有高官声称,未来3年,大马会重振虎威,重返亚洲4小虎的声威。能否实现,见仁见智。实则,当前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别说未来3年,即便是未来几个月会发生什么足以影响大马的事件,也难以确定。

从经济结构与发展规律的角度看,假设没有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如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大马未来几年的情况应是,如往年一样,以年均约5%的增速前进,而不太可能有高速增长。易言之,1987-96年那时期的多年年均9%的高速增长,是难以想像的。因为,今时已不同往日。

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虽说多种多样,可归纳起来,不外是3大动力,即内需、投资与外需(也就是净出口)。1987-1996,大马主要是靠投资与外需推动增长,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外资(如日资与台资),而非内资推动高速增长。那个时期,投资可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35%,而出口也是双位数增长。

过早脱工业化趋势

可经过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外资已逐步撤走,其结果是,投资在GDP的占比从约35%剧掉到约25%(2018年为24%),与此同时,出口的年增长率也随著水落船低到单位数,显见投资与外需已失去往日的动力。

这原因当然是多重的,从内部来看,我国没有及时转型,依然停留在低工资竞争的层次;从外部看,1990年以来,由于东欧变天,印度与越南等也改变发展战略,走更开放的发展路线,而中国更是大搞招商引资,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国际资本均转向中国。

这些综合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使亚洲小虎出现产业外移或产业空洞化的现象,这个空心化在相当程度上,使小虎出现了过早的脱工业化趋势。以大马为例,在2000年,制造业占据GDP约30%,可这几年已降到约23%。

本来随著一国经济发展的高度化,脱工业化是迟早的事,只是,对小虎而言则是过早的脱工业化。因为他们在尚未达到成熟时便已出现。可说,这是小虎们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因之一。外患固然是主因之一,可本国的政策也同样重要。如1990年代盛行快速致富,狂炒股票与建筑工业等不良作用。

若非本身有内在的问题,索罗斯等也无法狙击他们。1997-98危机后的一个基本长期趋势是,增长的动力从投资与出口转向内需。做为一种反周期的政策,以内需推动增长自有其功能;只是这不应是长期策略,而只应是权宜之策;可大马的问题是,自1997-98年以来,便长期依靠内需推动增长。对一个发展中国家言,这是种反产业升级的做法。

不宜太过偏重内需

发达国如美国,均是高度依靠内需来驱动增长,因为他们已趋成熟,不易出现可持续的投资与出口驱动的增长,而必需靠内需;可发展中国家则应有经一个“先苦后甜”的抑制消费偏重投资与出口的关口阶段,如二次大战后的日本或1960-80年代的台韩等。若未经过一个先苦后甜的阶段,一开始便依靠消费驱动增长,就只能长期停留在低层次的经济活动中,如落后与贫穷国均是长期依靠内需,而非投资与出口推动增长。

易言之,愈发达与愈贫穷的国家,愈依靠内需与消费,发展高速的国家大多依靠高投资与高出口。之后,才回归到依靠内需,如现阶段的中国,便开始从高投资转向消费增长。

大马的情况是由于过去20年来,均太过偏重内需(当然这是个程度与比例的事宜),其结果便是家庭债务占GDP的占比日趋升高。在2018年家债已占据GDP的约83%(共1.18兆令吉)。在亚洲很少有国家的家债如此高。若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危机,这个高家债将成为经济崩盘的起因,如1997-98之前,银行的不良货款仅占据其贷款的约2%,可危机发生后,便突然剧升到12%。

此外,在2010-2014期间,由于美国大搞量化宽松,发出了4兆多美元的超发货币,其低利率,也使得这些热钱有部份流入新兴市场经济兴风作浪,大马的金融机构也趁超低利率举了不少债来低借高贷赚取差价。另外,也有近千亿令吉的非居民存款存入本国,这也造成了一波的房地产与股市升值,使人产生了繁荣的良好感觉。

减支出难改善经济

可2015年美国收回量宽后,又有不少资金回流美国,进而在新兴市场如大马引发了一定程度的不安。实则,美国的利率正常化便已引发了阿根廷与土耳其的危机。在大马2011-14年,建筑业也出现双位数高增长,可2015年后,便跌回单位数。在2018年,其增长率只有4.2%,预计2019年是约3.0%。

当有很大比例的高收入人口的资金被套在房地产时,或多或少也会钝化内需。申言之,高家债(其中约53%是在房地产)与高价房地产滞销同时出现时,整体的增长自然受到影响。除非世界经济形势大好,也大幅带动大马的出口,否则照现有的结构问题来判继,增长率应不会出现大幅增长。

按当前主流经济理论,当经济出现放缓时,政府应及时出手振兴经济;只是,目前希盟政府著重巩固财政的路线,也就是偏重小手小脚花钱。这是否正确,见仁见智。因为经济学界也存在著不同看法,一方强调紧缩,减少支出,特别是公务员与福利支出;另一面则是有人强调,在不景气时,政府减少支出只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谁是谁非,难有定论。

惟可以判断的是,若政府坚持走减债减支出的路线,经济至少在近几年是难有大改善──除非世界经济出现有利大马的重大变化。

孙和声

时事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