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执政已快一周年,但马来西亚经济依然不见起色,股市债市更哀鸿遍野。譬如富时罗素(FTSE Russell)在4月中时表示,有意将大马债券踢出富时全球政府债券指数。而摩根史丹利预计,这极可能导致将近80亿美元(约330亿令吉)的资金,从大马债市流出。受到资金流出债市以及政府财政紧缩政策的负面影响,富时综合指数一度大跌,令吉也明显疲软。

当然,这种种对于大马要保持经济高竞争力是不利因素,即使民众不会在隔天就感受到显著的迫切的经济下滑现象,但这种种负面新闻有可能让希盟手里的经济牌失去效能。股汇市疲弱反映的只是市场对于资金撤离感到担忧的结果,但大马银行首席执行员拿督苏莱曼很快就出来表态说冲击只是短暂的,因为大马经济基本面仍十分稳固。希盟要带领马来西亚回到经济正轨的任务似乎依然艰巨,难道希盟真的是江郎才尽了?或是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呢?

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只顾及发展,他们努力引进外资,盲目发展,盲目开放投资,盲目输出资源,却不著手改革体制。短期来说这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但长期来说这却是有害的,这会使他们陷入中低收入陷阱。必须注意的是,民选政府的唯一职能绝不仅仅是搞好经济(但这并不减弱经济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老师并不是喂你鱼吃的老师,而是教你钓鱼的老师。比起发展出一个蓬勃高增长的经济,不如打造一个健康、透明、现代化的经济体制来的重要,毕竟高增长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常态。

政府推卸责任

大马头号网红“我的老板”一逮到这个把柄便不断开火,以引起那些处在生活迫切处境人们的共鸣,让他们做为他的后盾。希盟政府也是用回老招数,一开口就是前朝前朝,试图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很快民众就在这个现实的经济问题上失焦了,他们很快也把自身投入到了这个政治口角的战场当中。

事实上,无论谁在这种舌战中并没有谁更占据优势。对于“我的老板”而言,他早已深陷一种心理误区,让他误以为自己真的是人民的老板了。许多民众由于群众心理的作祟,也跟著“老板”瞎起哄。其实,首相一职务顶多就是一个高级公务人员兼国家代表罢了,并不是人民的老板。他昨天不是,今天不是,明天也不会是;相反的,人民做为纳税人才是国家的老板,政府最大的职能是服务人民,而人民最大的任务就是选出一个好的政府。

另一方面,希盟尝试把责任推卸给前朝。但这不是人民想要的,大家明白这些经济问题并不能在短期内解决,所以,与其把责任推卸给前朝,倒不如以务实态度去解决问题。虽说马来西亚面对的经济问题也都是有“可追溯性”的;一个严峻的经济问题绝不会在一年内就发生,但一旦权力在手,希盟便不能逃避责任,这是他们要面对的一项挑战。

从现实出发,希盟上台一年以来国家经济问题可说是接踵而至,国民经济也没有明显的好转。这里人民不得不思考:国家制度性改革真的是好的吗?换政府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大大增加了不确定性的因素,短期内必定造成国际市场的排斥与反弹,因为人的普遍心理都是排斥改变的。这容易给人们一种印象:改变的成本很高,倒不如我就安于现状,不改变了吧。这其实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许多人的思维误区。制度变革短期内来看所付出的经济效益可能是巨大的,但它所确保的是未来长期稳定的收入。

事实上,走老路并不一定是没有风险的,而且风险绝不比转向新发展方式小。马来西亚需要的是一个透明而竞争的自由市场以及一个廉洁的政府,要做到这一点,强而有力的监督是不可或缺的。前朝政府由于过多丑闻缠身,早已失去公信力了,他们负了人民的期许。

保持高竞争状态

希盟一上来便揪出前朝的各种丑闻以及庞大债务赤字。

“我的老板”把公开1兆令吉的债务赤字说为是希盟最大的败笔。因为这让许多投资者闻风丧胆,导致国家资本短缺,以致现在狼狈不堪。其实,恰恰相反,这可能是希盟所做的最对的一件事。问题并不会凭空而出,也不会凭空消失。前朝留下的种种问题即使被掩盖,也不会因此而变得不复存在。他们会依然存在,而如果不马上解决,窟窿便会越来越大。

总的来说,希盟应当保持高竞争状态,著手改革,决不可半途而废,不然人民所期许的新马来西亚即将成为一个美丽的幻影了。

李慧珊

现任拉曼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曾就职国际金融机构分析员。对于经济与时事动态颇有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