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持续中的“反送中”运动已明显演变成反中共反华的斗争,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有和解的可能;反而有人担心“港独”的浪潮会一浪高过一浪,进而与台独相结合,形成对中国政府的“两面夹攻”。究竟香港人要什么?他们真能在脱离大陆后就得以自力更生?甚至继续保有现有的国际地位?
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与国际政治息息相关的课题,意外地发现今日的香港与昔日的槟城和新加坡有同样的经历,而且是与英国的利益密不可分。
1757年,英国占有印度的果亚后,就计划占有全印度。这也刺激英国在东南亚寻找立足点。第一个被莱特看中的是槟榔屿,在1786年向吉打苏丹要了这块未被开发的荒岛。
英国拿下香港之目的
槟榔屿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处在马六甲海峡的上端。为了保障这个岛屿,英国在1800年通过武力拿下威省,并将之纳入槟榔屿版图。因为英国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将鸦片从印度运入中国。最初是以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1854)的名义占有槟榔屿,但这家公司也是英国政府的“旗舰”,以公司的名义掩人耳目。
1819年,曾任槟城总督秘书的莱佛士向柔佛苏丹要了新加坡,于是槟城与新加坡成了英国的基石。在1824年,荷兰建议将马六甲让予英国,换取英国让出苏门答腊西边的明古连军港而被接纳。1826年,英国将槟城、马六甲及新加坡组成海峡殖民地(俗称三州府),这等于英国控制了整个马六甲海峡。
其目的是看准中国的市场,除了向中国进口大量的茶叶、瓷品、古玩和农产品外,也急于增加鸦片销往中国。因为英国控制了印度的鸦片后,并用此所得的白银来抵消对中国产品的进口,未想清朝政府在1838年委派了两广总督林则徐出任钦差大臣展开禁烟。
这一禁烟壮举是清廷不堪无节制的鸦片源源不绝进入中国,造成中国人民一度被称为“东亚病夫”。但是林则徐的爱国行动却遭致英国的武力报复。1840年,英国动用大批军舰攻打广州,终于迫使清廷投降。
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清廷被迫开放5个港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同时也割让香港予英国。英国拿下香港有两个目的:1.把香港变成英国的桥头堡,将鸦片输入中国,又从中国运出产品;2.利用香港成为跳板,允许大批华工向外移居,槟城和新加坡成了华人麇集的城市。
这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带给中国的耻辱,也象征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但英国不满足只有香港一块殖民地,在1856年展开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拿下九龙半岛外,更明目张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同时也规定女眷可随夫家下南洋。
槟城峇峇宁保留殖民
在1898年,英国向清廷租赁新界(深圳以北)一大片土地99年(1997年到期),于是三个地区合成一个香港,总面积1000馀平方公里(香港岛、九龙半岛及新界,与槟城的面积1031平方公里不相上下),人口有740万,比槟城的170万人口为多。同样的,新加坡的土地面积有700馀平方公里,人口近560万。
这三个城市以香港的发展最快,经年有不少大陆居民进入香港谋生,合法的或非法的都有。一度(文革时期)更成为大陆人向往的地方。中国在1949年正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就不允许香港成为反共反华的基地,但无法阻止香港成为国际的情报站。
由于中共并不急于拿回香港,也就让新一代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转变了思想,不再遥望北方的蓝天。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衍生了非共乃至反共的新一代,他们的心态也因此对“一国两制”的不信任。即使在1997年回归后,还是有抗拒之心。结果在2003年借助反第23条文及2014年的占中行动和2019年的反送中(修改犯罪条例,让大陆、台湾及澳门得以引渡匿藏在香港的犯罪嫌疑人),引爆了规模不小的示威对峙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港独”的声音响亮起来,这不禁让人想起50年代和60年代的马新社会。
在战后的1948年,英国推出“马来亚联合邦协议”,让后者逐步走向独立。这时,有一批槟城华人团体代表约200人齐集反对加入联合邦,宁可继续保留为英国的殖民地。他们以新加坡为例说,既然新加坡可以不加入联合邦,为何槟城不可以呢?
这批反对联合邦而留恋殖民地的人士大多数是受英文教育的峇峇,他们认为与其走向独立,不如继续作殖民地的子民。这种心态与今日香港的“反送中”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光耀不期望独立
反之,在1948年被英殖民政府强硬拉出联合邦的新加坡是很不心甘情愿的。他们认为马新是一家,为何被切割?
当1959年新加坡由人民行动党主政(自治邦)后,李光耀就不断强调新加坡不要独立,若是被逼独立,生存成问题。在一直争取新加坡回到联合邦之际,一个因缘际会出现了。英国建议组成马来西亚联邦,也把新加坡拉进来。
虽然李光耀明知合并后,新加坡将丧失许多权利,失去自治条件,更不必期望一国两制。可是李光耀为何迫不及待地要加入马来西亚,即使他将降级成为一个“州”的首席部长(名义上仍称总理,但不具有国防、内政和外交权力)。
在那年,巫统是不大热衷于马来西亚的成立,因为这意味著将来会与李光耀的斗争加速。果然不出所料,加入马来西亚未及两年(1963年9月16日─1965年8月9日)的新加坡,因与巫统政府失和而被“请出”马来西亚。在那一天,李光耀含著眼泪,诉说“独立”不是他要的。虽然在时隔50年后的李光耀在临终前被问及新加坡未来的看法时,他仍然坚持重返马来西亚的一天。
这说明了,当一个国家太小时,独立不是长治久安的最佳之道。正如槟城当年脱离联合邦不成,才有今日的进步和繁荣。因此香港人必须三思而后行,“港独”能行吗?失掉中国的扶持,香港的未来在哪里?民主和反共不是一个等号。如果李光耀能领悟“独立”的痛苦,那么港人强求的港独又是路在何方?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