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掌权者喜欢向其老百姓说的话,三不五时,他们就会宣示一番,自己执掌的政权,是如何的中庸,暗示民众当铭记于心,万勿误信有居心人的挑拨。

常把“中庸”当成政府开明招牌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论在哪一个国家,只要当地人民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所以,我国的政治人物也常常宣扬“中庸”的概念,信手拈来,就有不少高官显要,在公开场合疾呼,在他们的管治下,政府是多么的“中庸”。

政治人物以中庸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理念,绝对是人民之福,社稷之福。但是,在政治人物高呼“中庸治理”背后,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才是民众之所望,是吗?

马来西亚独立以来,管理一个多元种族社会,本就是执政者的一项挑战,正所谓顾此失彼,掌权者稍有掉以轻心,难保各族不会因文化、宗教和习俗的不同,而产生摩擦,从而影响互信,出现分歧。

故此,在多元社会大团结的前提下,无论前朝的国阵政府,或是当今的希盟政府,为官者皆会向老百姓表明,执政者所信奉的治国理念,是根据“中庸之道”而为的,民众应当放开怀抱,建立互信和包容。

然而,执政者虽然乐在其中,常把政府如何中庸为政当成金科玉律,惟其治理下的老百姓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则非常重要;假如,政府口中所说的中庸,不能在人民感受中体验在同一个调子上,恐怕就只能落得虚有其表了。

讲一套做一套

所谓“中庸”乃是儒家思想学说中,宣扬平等、公义、公平精神的精要所在,若然,以简单扼要地诠释,大可以“不偏不倚”来理解个中的精髓。因而,举凡以“中庸”作为管理概念的人,其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也会从持平的角度出发,以让其处理过的问题,可以在公平和公义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故,执政者若把“中庸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核心理念,实在是人民之幸,社稷之福。试问,掌权者一旦做到了不偏不倚的对待各族老百姓,大家还会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吗?

正所谓“知易行难”,政治人物念兹在兹说“中庸”,就算说得如何铿锵有力,倘若在实际行动上彰显不出来,无疑只是一个忽悠人民的口号,其最终结果会在老百姓脑海中烙下怎样一个印象,相信也无需赘言,对吧。
509后,希盟高官们也爱在公开的场合上,向民众宣示政府中庸治国,惟人民是否认同,则留待各族民众自己去揭晓了。

李的洺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