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的好处在于能换政府,我们等了60年,终于在2018年实现了“渴望”的梦想。过去我们不满国阵操弄种族政治历经60年还屹立不倒,如果不是前首相纳吉的贪腐已经到了社会容忍的极限,以至于马来人也群起而反对,改朝换代岂可能一举成功。

马来人掀起的马来海啸,不是因为国阵的种族政治而被马来人唾弃,更大的因素是纳吉涉及的一马公司丑闻,其暴露了国家领袖的腐败与贪得无厌。而华人反对国阵及纳吉的成分,除了贪腐,很大程度是厌恶国阵的种族政治。

促成改朝换代的政党,当然其中四个政党公正党、行动党、诚信党及土团党都同样居功至伟。509的选举结果,没有一个政党的国会议席是单独过半的,因此组成联盟成为胜利执政的基础。

很多人认可,509大选希盟获胜的关键人物,是首相马哈迪。没有当时马哈迪的运筹帷幄,对国阵的左开右攻,展现政治的权术操盘,要绊倒老树盘根的国阵,几乎难如登天。当然更重要的是,没有马哈迪的“马来人”血统因素,打败国阵也可说缘木求鱼。

交棒纷争有利国阵

马哈迪是否会在计划的2年后交棒给公正党主席安华,就是明年的5月9日,众说纷纭。这个“设定”日期还没到,舆论界及民间吵得沸沸扬扬,实没必要。希盟内部对首相交棒一事理应早有一个共识,根本无须随反对党的操弄而引发纷扰。

马哈迪多次表达将交棒给安华,而阿兹敏的因素经常被提到议程,暗示安华不要信心满满,可能他未必是“真命天子”。首相一职,位高权重,觊觎者不在少数。近来,前国防部长希山慕丁竟然也被传成为可能的首相人选,显见政治风云变幻,不到最后,不知道谁将笑到最后。

其实,马哈迪什么时候交棒,任何的提问,最终的答案都相当一致,不是2年后、3年后、就是来届大选前,而交棒的人,也必然是指安华。马哈迪不会给出明确的交棒日期,完全是避免其成为跛脚鸭。不会改变把权力交给安华,是避免导致希盟的内讧。热炒希盟对首相一职的“明争暗斗”,才能制造希盟的内部矛盾,以至于分崩离析,得利的当然是国阵。

种族主义一直是巫统笼络马来人选票的“手段”,巫统下台后的翻身战不是洗脱贪腐的恶性,而是如何更加“种族化”来重新找回执政权。

新马来西亚是我们期待的新政府,或许我们很“失落”,新政府似乎没有能完全摆脱种族的困扰,也被牵制跌入种族问题的泥沼。当巫统与伊党大搞种族与宗教主义时,他们早已成功在马来社会把希盟的土团党妖魔化成行动党或华人的傀儡。另一边厢在华人社会,马华也标签希盟的行动党被土团党“绑架”而成为“静静党”。

反对党阻改革扯后腿

最近财政部长的林冠英警告,有“暗势力”在阻止新政府的执政,以致政府通过的惠民政策迟迟没能有效执行。他指出,很多时候连首相及部长的指令,公务员蓄意不执行。一小措公务员甚至会推行一些莫名其妙的政策,这些都是“暗势力”从中作梗。

暗势力,即是暗,就很难说明白。马青总团发言人何国胜就林冠英的言论急忙向警方报案,实在很难理解到底这个案如何报,如何解。破坏希盟改革的力量一直存在,一些选民以为希盟目前是“强势”的政府,其实不然。许多准备推动的政策面对国阵成员党的作梗,不得不临时煞车,严格而言是“弱势”政府。

希盟临阵退出签署《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难道不是国阵因素。当时即使退出签署有关公约,但巫统及伊党仍然坚持继续举行反对ICERD的集会。

一些媒体公然违反了新闻道德准则,刻意扭曲事实,置执政党于不利的处境,好的政令也难获得宣导。新闻自由的可贵,在于媒体的独立与客观,但有些主流媒体完全无视事实,作出偏颇的报道与误导性的标题,把读者引导至似是而非的方向。

统考的问题,希盟面对反对党的阻扰。在承认统考问题上,为何没有看到反对党也全力要求政府承认,一边问执政党什么时候承认,一方面其实在扯后腿,很多人还搞不清“真相”。

2017年2月18日凌晨新山发生8名马来小孩飙蚊型脚车而被当场撞死的惨剧,法庭最近作了关键的判决,驾驶人沈可婷没有危险驾驶,因此获判无罪。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对这个“无罪”的判决不满,他指在希盟执政与总检察长汤米汤姆斯管制下,国家的司法正逐渐被侵蚀,似乎要为此“翻案”。交通事故的是与非,明确责任方至关重要。法庭的判决书已很清楚阐明,阿末扎希试图在这里找寻一些可以挑逗的情绪,特别是无罪释放的是一名华裔。

中国由于车祸的责任归宿不清,导致许多小车祸变成大命案。沈可婷是车祸肇事的一方,但如果事实确凿“无罪”硬要变成“有罪”,其实只会鼓励更多的飙车族夜间上路?目前控方就上述判决已向高庭提出上述。

玩弄种族政治进行到底,是国阵的政治议程。即将迎来的柔州丹绒比艾补选,尽管目前希盟一些政策的推行面对重重障碍,但扫除国阵的种族政治与贪腐之恶,其实是国家政治改革的重中之重,马华对国阵的拥抱、纳吉的政治复辟,难道不是国家之灾难吗?

让希盟政府排除万难把改革进行到底,还是让腐败与种族主义的政党与政客伺机复辟?丹绒比艾的选民岂能不谨慎投下这一票。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