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交媒体的方便等原因——乃至包括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近年来坊间论坛的规模和热烈程度,的确有显著增长。
犹记得小时候,国内报纸开始设供民众投稿的舆论栏,霎时阅报增添了新“乐趣”,即五花八门的民间资讯、意见和经验分享,偶尔还夹有精彩的笔战,令人欲罢不能。惟以报纸或杂志为主的舆论空间,多少还是有一定的局限,不仅文章数量和篇幅有限,乃至连作者也熟口熟脸——“名家”著实不多。至于内容,基于对当权者的恐惧,多少也还是有所“避忌”、“隐晦”,小心翼翼的。
然自从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纸媒硬生生被挤到一边,各种电子媒体,尤其社媒开始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要资讯来源。同时因互动机制的便利,也鼓励了更多人参与发言,而且几乎“没门槛”,只要不是文盲或有表达障碍,人人一“高兴”就能在不同的平台写点东西(还可附加图片、影片之类),陈述己见,即便文辞不通、错字连篇、啰哩啰嗦、无病呻吟或哗众取宠,也不会被“投篮”。
甭说,如此空前的言论大开放之下,作品暴增,作者也多如过江之鲫,意见更加纷呈多元,即使略过大量浪费空间的“垃圾言论”,还是颇多可观者,包括一些平时不写文章者,偶尔也能发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真知灼见。总之,人们不再是等著阅读一篇篇经过编辑筛选、校对、修正乃至删改的作品,而是直接由作者第一时间“吐”出来的东西。
甭说,这显然有好有坏,好是更加“民主化”了,坏则是“太自由了”,以至某些人简直是滥用自由。滥用自由的情况包括制造或散播假消息、暴露个人隐私、行使言论暴力、炒作课题、煽动憎恨、胡乱发泄情绪,甚至坑蒙拐骗等。如此现象显然是个大遗憾,要如何应对,一方面有赖于当政者采取合理措施来引导、教育和管制,另一方面则有赖于民众自己发展出契合新媒体时代语境的价值和伦理。
翻脸无助消解分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纸媒统领天下的时代,今天尤其因得力于社媒之普及,人们开始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与身边经常互动的人有那么大的认知、观念、意见、信念等差距。比如对于国内外政治的看法,乃至对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课题,都可以分歧得天南地北。虽说社媒也不是没有所谓同温层现象,但在一些重大课题上,人们还是免不了接收到异温层的讯息,以至偶尔感觉突兀、不悦、惶恐,乃至愤怒。
说实话,有可能如此分歧原本就存在,只是因为言论空间的更加开放和通畅,人们才能更直接、深切、频繁地体会到其真实性。换言之,新媒体令人们不得不认识和正视原来“我们”之间可以有那么本质性、原则性的差异。对某些人来说,如此“血淋淋”的发现似乎令人有点“幻灭”,有些甚至可能还发誓从此要与“道不同者”翻脸、决裂,不相往来。
然而,人们在反应如此大之前,有没有反思过自己一定是正确的吗?有没有先尝试去了解和理解他人的认知和意见?即使最终还是肯定自己是正确的,但自己是否有理由和权利要求他人改变,或者消极地拒斥、排挤、杯葛之?可惜的是某些人总是急于宣判“不同道”的他者是“无理”、“无耻”乃至“有病”的,粗鲁地用各种恶言恶语来嘲讽、污辱、诅咒对方,而且还觉得理直气壮、大义凛然,结果自然如火上添油。
不管怎样,或许必须承认的是:分歧是言论自由进步的“代价”之一,人们再怎么遗憾或恼火也好,恐怕还是不得不尝试去适应与众多和自己“不同道”之人和平相处,或至少相安无事呗。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