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双手一直都是张开的,欢迎大家来报名。”今年在金马奖结束后的记者会,被问到面对中国不断打压时,主席李安脸不红气不喘,一如既往地用温和包容的态度回答。

虽然李安也坦承,由于大部分中国与香港电影的退出,对一个历史悠久且有代表性的中文电影颁奖礼来说,的确是有损失。不过他也认为,其他参赛作品不会比过去差,今年还是有很好的作品。

深度打折用广度弥补

换作其他人,恐怕早已咽不下这口气,开嘴炮轰中国政府的鸭霸与小气。
的确,少了中国与香港电影参赛,金马奖的竞争深度或许会打折;但深度不及的,还有广度可弥补。台马合资的《夕雾花园》、马来西亚纪录片与新加坡的《热带雨》,尽管最后并没强势地拿下各种重要大奖,但至少提高了曝光度,让大中华圈子的观众趁机更新对东南亚电影发展的认知。

往后拉开中文电影的发展脉络来看,无论在电影艺术性或政治意味上,说不定这才是真正做到意义上“百花齐放,金鸡独立”的鼓励,这也更符合拍电影的本质与动机。

说到本质与动机,不由得想起最近的陈平骨灰事件。

曾担任马共总书记的他,2013年在泰国离世后仍无法回到自己的国土安葬。近期透过某些人的穿针引线,终于得以运回马来西亚安息,没想到却引起了许多马来政治人物的炮轰,认为此举有违国家政治立场与常理。

他们有如此反应的确很合理。不过,我比较好奇的是,他们对于马共的负面印象,是源自于先辈的口语警惕,或是来自于了解整个历史脉络后才有的心态。

但无论是先辈的印象传承或对历史发展的渗透,其实都已不重要。就连在二战曾犯下无数狂妄杀人罪的纳粹,目前的德国也寻求各种和解的方式,以为更和谐美好的未来努力。

历史是用来警惕,而非记仇。况且陈平在身前也已针对犯下的错道歉,而他死后唯一想安息的心愿,难道连一个拥有3千万人口的国家都容不下?

当马来西亚年轻人都连马共是啥都不清楚,当马来西亚不断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时,这时却要拿一个曾经在政治意识形态上不合的亡者开刀,那不断矛盾却要自圆其说的方式,不就是我们曾经最怨恨的前朝政府嘴脸吗?

思考娱乐消费模式

这种不对话的政治动机,不符合这片多元土地应有的本质。我们,真的还需要如此被虚无的仇恨捆绑,而不寻求更多和解的可能性吗?

台湾男星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时去世。姑且不论他是过劳或心脏疾病,的确该档综艺节目责无旁贷。但比起要节目关闭道歉,这时我们应该思考的反倒是目前的娱乐消费模式。

众所周知,随著手机网络资讯发达,每个人都能更方便接触各种娱乐消费品,连带地让所有节目录制需求量提高,这也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竞争力。不少节目为了增加话题,于是设计了许多匪夷所思的内容。除了各种高强负荷的体力活外,有些还为了挑战参与者的胆量,进而用各种近乎虐待的方式来恐吓参与者,希望透过镜头前的尖叫与投降,来刺激收视率与点击率。

这样的节目动机与本质,别以为只有制作团队需要承担,在萤幕上观看节目的观众,其实也是帮凶。

我们一边举著人性神圣的旗帜谴责节目,另一边却为了参与者的各种失态与疯狂而狂欢。虽然这听起来荒谬,但这的确是现代人早已不知不觉养成的麻痹生活习惯。

面对这样崩坏的视听觉品味年代,我们被动地观看著的同时,其实也正好能透过罢看或罢买的举动,来间接主动地纠正所有的失序。

无论从本届金马奖、陈平骨灰到高以翔暴毙事件的失序,持续纠结或圆满转圜,其实都只存在我们脑海中的那一丝善念。我们想要怎样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当下所有举动的动机,还有看透事情真相的本质。

我们永远缺的不是仇视,而是远视豁达的体谅。

郭朝河

超斜杠青年,乐观豁达,臣服天命,悠游穿梭在时评、影评、乐评、旅游等的世界,用卑微的心经历人生。著有《在生活,藏一座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