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专家都把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类比。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极大差异。简而言之,这次疫情对中国,以致全球经济冲击要远超2003年SARS之时。今天跟大家分享来自第一财经研究院对于新冠肺炎的《经济金融冲击篇》里面所值得参考的六个重点。另外我归纳了中国近期的一些积极的应用措施,以供参考。

疫情冲击经济6重点

1.经济周期不同:2001年世界经济进入扩张期,中国经济当时在10%左右的增长率。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是接近20年以来的最低点,中国经济在结构性转型当中。

2.复苏支点不再:SARS疫情后中国经济出现强劲反弹,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高达30.33%。如今,由于杠杆、债务、房价等诸多因素,以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时代不再。2003年,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而现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反全球化正带来不稳定的商业环境。

3.人口和经济覆盖面更广:SARS的疫情地区人口仅占中国全国人口的18%,而“新冠”病毒疫情占比重高达63%。这不仅代表防疫压力远高于SARS,也意味著对企业复工和劳动力就业造成的困扰远高于SARS。其次,疫情涵盖了中国所有经济活跃和发达的省市。2003年SARS疫情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占全国比重仅为26%,而新冠地区占比高达74%,为2003年的近3倍。

4.第三产业占比更高:2003年中国服务业占比仅为42%,如今已增长到54%。SARS疫情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28%,此次疫情占比高达74%。此外,SARS时期疫情地区的消费只占全国消费的25%,而新冠地区占比高达71%。

5.宏观政策空间受限:2003年中国经济处于房地产与投资周期同步回升的阶段,货币和财政政策施展空间较广。但目前中国在结构性转型当中,经济增速下行,企业债与地方债高居不下;加上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财政赤字有增加趋势。从政府的财政收入来看,SARS疫情地区的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24%,新冠疫情地区的财政收入占61%。

6.国际环境恶化:SARS年代,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处于亚洲金融危机复苏上升阶段,而且正值全球化的黄金时代。而此时,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抬头。此外,SARS并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此次疫情则被列入,将从进出口、投资、全球价值链及国际交流角度对中国经济产生连锁冲击。

勿过于看淡中国股市

纵观以上各点,假如从GDP的支出法预估,2020全年GDP增长区间为4.9%-5.4%。而从生产法估算,2020全年GDP下降至4.6%。面对疫情冲击,我归纳了以下几个中国当局所推出的应对措施。

央行近期不断加码逆周期政策,即指通过政策和措施让整个周期波动性平缓下来,负面冲击小一点。在专项债方面已提前批出共1.29兆人民币(7800亿令吉)额度;在2月已发行的8120亿人民币(4894亿令吉)额度中,接近八成是基建类项目,包括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以及收费公路。

从A股行业板块观察,市场普遍相信中国正希望借加大基建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更希望一箭三雕稳增长、保就业。所以中国A股以工程建设、水泥建材、钢材,以至房地产板块表现较好。

此外,中央要求央行部署金融支援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特别在前期已设立3000亿元(1808亿令吉)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基础上,再增加再贷款,而且须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及交通运输等行业倾斜,引致因销情陷入冰封的汽车、酒店业,意外地出现大幅反弹。

中国在股市方面的走向,从疫情开始到目前,依然吻合我过去在本栏目内所提到,宁看淡人民币汇率,勿过于看淡中国股市的观点。相反,碍于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与中国不同,无论是对于疫情的防控力度和措施,资源调度的速度和分配效率,还是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在极端危机,要求高度统一严管的情况下,都比其他政治体制来得更有力度。

我个人在政治上并没有既定立场,更时常提醒我所教导的业内人士必须保持政治中立,才能客观透彻地做好分析的工作。我认为每一种政治体制,都会在不同的宏、微观经济变化当中体现不同程度的优劣点。而作为金融和经济分析员,重点在于洞悉各种文化差异,体制背景和各经济环节变化的观察能力,再配合适当的金融工具,作出最详细和恰当的分析和决策。

林卓锋

独立国际性政治经济金融分析师,为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提供顾问,研究和培训服务。在金融市场从业超过15年,曾任香港某上市金融企业总监超过十年,同期兼任多家大学客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