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东森电视政论节目《关键时刻》在3月24日闹了个笑话,其中一位评论员李正皓针对东南亚2019新冠肺炎疫情有“惊人发现”,他在节目上指马来西亚开始实行宵禁,更声称大马警方大张旗鼓捕捉犯人,由于警员担心被传染而强制犯人戴口罩。他随后更危言耸听称,由于医疗物资严重短缺,造成防护工作面对窘境。他言之凿凿:“因为(大马)医疗崩溃没有东西了,他们只能用塑料袋或垃圾袋,来当个最廉价的防护衣。”

李又指由于新冠肺炎死者人数太多,无法及时火化,我国有关当局在夜晚将遗体搬到路边随处埋葬。他如临现场:“尸体太多,他们可能来不及烧,又或许是希望依循伊斯兰的传统土葬法;我看到的是马来西亚连一个正常的葬礼都没有办法进行,难怪要封国。”

娱乐成分高创收视率

李在节目上绘声绘影,把马来西亚处理疫情的手法形容得令听者胆战心惊,但却令国人啼笑皆非。言者口沫横飞,听者莫名其妙。播出的当时我在电视频道就已看到这个片段,只觉得太过“娱乐”不像是“评论”,因此没有太大的反应认为大马人会“义愤填膺”。后发觉原来国人听到李此番言论感觉其有辱国家,无中生有,扭曲事实,结果大批大马网民在其脸书留言狂轰,并要求李对不实言论公开道歉,李知道闯祸,难以招架唯有出来表达歉意。

刚开始,李似乎欠缺道歉诚意,还亮出其消息来源是自马来西亚的网民,并非他凭空捏造,而是有凭有据。但尽管有讯息来源,但在现今假消息满天飞的资讯时代,真假消息混杂一处,没有警觉性,常会被以假乱真的消息给迷惑。

在资讯爆炸的时代,要传达一个讯息只是在手指与键盘的按钮之间就可以无远弗届。由于资讯传播速度快,费用低,因此不需要有“成本概念”。在没有网络的60年代,非不得已人们不会轻易对外传达讯息,毕竟讯息传输的成本,如电报等都是极其昂贵的。

台湾的谈话性节目,由于要创造收视率,评论员经常是夸大其词,如果节目内容平铺直叙,没有“娱乐”效果,那观众或许就会觉得不如看字正腔圆、眉清目秀的电视播报员报新闻不是更好。

作为一个受过新闻教育训练的我,当大马人还没有激烈反应前,我并没有因为看到李此番言论而怒火中烧,反而一笑置之,但大马网民会有如此大反应,却出乎我意料之外。

没有太大反应,并非我认为台湾电视台可胡言乱语,捏造新闻,而是我把他看作是“娱乐”的成分多于是“评论”,而大马网民却是视此节目“评论” 的成分多于“娱乐”。

当马华总秘书张盛闻气急败坏,赶忙向具有官方地位的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中心抗议,令我哭笑不得,显然他想升华到外交层级的抗议。该中心后来清楚表态称:“本处在此郑重声明,李正皓先生在节目中的言论纯系其个人论点,并非我政府立场,我政府也绝不认同。”该处深盼此一偶发事件不会影响台马的紧密关系及双方人民的深厚友谊。

其实了解台湾电视台的政论节目,基本都会知道其娱乐性很高,谈话内容经常危言耸听,以期提高收视率。

台湾言论自由风气

经常在关键时刻亮相的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去年不断爆料指高雄市长韩国瑜和新北市新庄一名女子外遇,并有私生女,韩甚至还给女方上千万的“生活照顾费”,爆料内容虚虚实实,揭露政治人物的隐私最能满足一般民众的“偷窥心理”,结果成为台湾总统选举的热门题外话。

其实台湾开放的言论自由已成许多捕风捉影政论节目的生存之道,政治人物的个人隐私被公开来议论变成是“合理”的,当然如不满意,受害人可依法提告。当然当时韩国瑜也非因私生女的“被爆料”而在竞选总统时惨败。韩竞选总统失利,关键影响还是香港的反送中运动,加上国民党过于亲中,使韩选情遭致命打击。

中国大陆客到台湾旅游,其中不少最喜欢留在酒店看台湾电视的这类谈话性节目,看这些评论员肆无忌惮的骂总统、揭隐私、大爆料,无不看得瞠目结舌。毕竟在中国大陆,在一党专政下及一言堂的体制下,这样批评国家领导人的节目是“绝迹”的。

李正皓的“胡言乱语”被网民逮到,是时运不济,此时马来西亚锁国又“半封城”,大多数人都待在家里看电视。马来西亚华人中文程度在全世界是仅次于中国及港澳台,他们最有时间“揭露”中文频道媒体的出糗事。

当那些一味在网站搜寻资料而不懂消化内容的所谓评论人,难免要犯上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毛病,如果去谈论泰国、菲律宾、缅甸的疫情,就是偶尔犯错了,我看是不会引发大量网民群起“围攻”的,毕竟这些国家国民的中文程度低,看的人与听得懂的人相对少。

有人以为李正皓犯了这么大的“错误”,应会被电视台“冷藏”,其实不然,这就是“娱乐”与“评论”节目的不同,当然经此教训,东森电视台“关键时刻”的节目并不会改变其特性。所谓评论员依然会在节目中天马行空,侃侃而谈,照样语调高亢,当然今后他们准备评论马来西亚政情时不得不更加谨慎,马来西亚网民看来不是好惹的。

可以确定,只要您越是了解民主自由台湾的电视生态,你就会明白这类政论节目内容为何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