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是否可怕?见仁见智。

有些人不等政府颁发行动管制令,早早就储备粮食足不出户;有人却罔顾任何禁令,拚死命都要出外走走。

最有趣的当属美国。就算已成为全球确诊病例与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部分州属颁布不同的行动管制令,却有人民站出来抗议,认为这些政策妨碍经济与人身自由。

你好奇:这些人难道不怕死?

非也。站在科学角度与统计学来看,目前新冠肺炎致死率仍平均在5%,就算是美国目前确诊人数突破80万人,对比死亡人数4.5万,死亡率约5.6%。

在他们的认知,就算100人确诊,只有6个人会死亡,大部分都会康复或无症状。不过,一旦封锁了经济与人身自由,没有收入,每个月却要偿还一堆债务,这种日子生不如死。

甚至欧美已经发生不少人因不堪被关在家中,而选择自杀。

金钱、自由与健康,何种才最重要?这次疫情算是给所有人一个玄妙的答案——没有最重要,只有最看重。

至于哪些最重要,就胥视每个人的人生方向与格局。对我而言,新冠肺炎像是一次性的“三体”过程——体检、体验、体悟。

把新冠肺炎想像成一次体检,是发现并非所有人接触患者后都会感染,也不是感染后都会有症状,甚至发病后也未必会死亡,一切仍回归到个体的抵抗力。

以目前死亡情况来看,新冠肺炎像是扳机,致命的并非是病毒本身,而是它催化了各种慢性病,触动各种并发症,才导致患者死亡。

换句话说,新冠肺炎像是健康的判官,若碰到平时就特别小心照顾身体的人,病毒比较难入侵;遇到爱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熬夜不运动等的散漫人,正好成为了病毒爱深交的对象。

经历体检审判后,接下来则进入封闭生活的各种体验。

例如,少了塞车时间的在家上班效率是否成正比;学校不教书后,校方如何透过新方式替代学习经验,学生又如何重新感受到学习热诚,并转化成知识实际的运用;线上各种即时远距交流科技是否能取代面对面的传授经验;企业贸易能否发掘更核心的价值,并转型成人力少但效益更大的轻盈模式;出门用餐不容易,是否能靠著网购食材并按照网络资讯烹煮食物。

面对生命新转变

有些人定义这次疫情为灾难,是因为伴随著各种政策实施的硬著陆。不过,无论贫富老少或高矮肥瘦,所有人在政策没有特权,同等面对生命的新转变。因此如何能克服这些环境的不友善,并将它进化成更有生命力且高效率的新生活方式,将考验每个人的造化。

所谓造化,来自各种精神价值与内在品质的体悟;最大的纠结,应该是来自贪念与孤独。

疫情下,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自保策略,封锁程度甚至比中美贸易战更激烈。而这种史无前例的贸易冻结,谁也未曾想过会发生在如今资讯与科技发达的地球村。

在新冠肺炎冒出后,无论是企业家、经济学家或各种专业人士,大家才发现之前规划与预测都过度自信,有者甚至连中美贸易战都纳入风险,想好一切后路,孰不知部署多完整都好,忘了大自然是只后麻雀。

因此,投入大笔钱准备大兴土木的,过度借贷来扩充营运的,没有储备金来应对突发状况的,利用杆杠原理来超额买房的,全都脸变青了。

败在这种过度自信的贪念还不打紧。最怕的是很多人平时总往外看,却熬不过这段时间的独处。他们害怕求助无门,各种负债无法解决,找个人抒发,却越聊越寂寞。最后才发现,过往追求的物质满足比不上内心的空洞。

疫情之下,人生如跑马灯快速转过。重点是,这次新冠肺炎,仿佛验证了许多科学家的预言——超级细菌将是未来社会最难解决的问题。

乐观地想,一切都是去芜存菁,这是一堂重新让彼此思考“想要”与“必要”的期中考。当人们减少活动,汽油价格下滑,空气不再污染,家人懂得珍惜相处,与其说人生南柯一梦,不如说生命处处还有转机。

郭朝河

超斜杠青年,乐观豁达,臣服天命,悠游穿梭在时评、影评、乐评、旅游等的世界,用卑微的心经历人生。著有《在生活,藏一座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