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

随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国内的大专学府、私立学院不断增加,大马高等学校文凭课程(STPM)不再是学生进入大学的重要通道。虽然同样是马来西亚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完全由政府津贴学费,但是愿意留下的人实在并不多。大家都尽量争取机会逃离,看上去就像为了尽早摆脱原生家庭,而赶忙找机会把自己嫁出去一样。

学生生涯有限

提到俗称中六的课程,最常见的评价有:浪费时间、很难读。为什么说浪费时间呢?自2012年开始,STPM开始改用学期制,每半年为一个学期,共三个学期,耗时一年半。这和一些私立学院所提供的一年基础课程相比,多了半年。再加上许多私立学院都允许学生以大马教育文凭(SPM)预考成绩申请入读大学先修班,不像STPM课程,得等到SPM成绩放榜约三个月后,才正式开课,在起跑点上感觉又抢先了一筹。

抢先一筹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比别人更快毕业,更快踏入职场工作赚钱,但也意味著比别人更快结束相对单纯、自在,不必背负太多人生责任的学生生涯。在过去,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许多人会希望早日毕业,成为家庭经济的生力军,而今的学生为了节省一年半载的时间,而选读私立学院,则是以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为代价的。只是对于相信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父母来说,这样的代价,甘之如饴。

读不读中六是个人的选择,理由可以有千百种,但不该是因为觉得“浪费时间”。学生生涯有限,而工作却是一辈子的事,真有必要那么急,那么赶吗?自幼儿园到高中,从小六检定考试(UPSR)到初中三评估考试(PT3)到SPM,一役接一役,是一场几乎间不容歇的长跑,难得有“中停站”可以停下来喘口气,充充电,想想接下来要往哪里去,又何必为了节省一年半载的时间,而急于投入另一段学习旅程呢?

没条件实施“间隔年”

欧美国家盛行Gap Year(间隔年/空档年),即让青年在高中毕业以后,推迟一年上大学,让他们利用这段空档去旅游或工作,去体验生活,认识世界,并相信这不止有助收获学校所没办法提供的宝贵经验,也能帮助青年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搞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他们相信拥有“间隔年”的孩子,会比直接上大学的孩子拥有更明确的人生方向,更有能力面对挑战,往后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

当然,也有人认为所谓“间隔年”不过是有钱人的专利。回看马来西亚,我们应该未有足够的条件实施“间隔年”,习惯一鼓作气的家长,恐怕也难以接受让孩子的学业先停顿一年,去做其它事情,过后再复学的概念。只是希望大家能更从容,也更慎重看待孩子择科择校的问题,改变“快就是好”的观念。

我们虽然无法效仿欧美实施“间隔年”,但大可把等待SPM成绩放榜,准备进入大学先修班或基础班的半年时间,当作孩子人生中重要的“过渡期”,鼓励孩子利用这段难得的“空窗期”去体验生活,去探索人生,去做一些长久以来碍于课业,无法进行的活动,丰富人生的体验。

特别是对于还未有人生方向,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的孩子,更应该先停下脚步,好好地沉淀思绪,明确方向,调整状态,才出发!千万不要人云亦云,或抱著“只要不读中六,读什么都没有关系”的心态,盲目给自己找个避风港。这是人生重要的转角,最重要的是找到人生的方向与意义,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慢一点真的没有关系!

陈诗蓉

3个孩子的妈妈,师范学院讲师,阅读推广人。著有《旅欧母子》,《教育可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