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都必须面对新常态下的教学模式,大家都面对巨大挑战,从3月12日第一学期假期开始以来,孩子第一次面对人生最长的居家学习时期,长达3个月多,大家不断摸索新的学习模式。

在这段期间,很多老师努力上网教课,主张“停课不停学”概念,继续如往昔般传授学生教育,在疫情前,网上授课一直以来都不普及,突然要面对新常态下的教育模式,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一下子去应变,或者拥有一定的设备网上教学。

疫情下仓促推动教育的改变,从教学的方式,显现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家长都对线上教育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当然,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怪谁的年代,病毒来势汹汹,没人会预料到病毒会把整个世界弄得天翻地覆。

疫情期间的教学一切仰赖线上,孩子长期居家学习,教育机构无法有效传达简化重点线上教育的模式,老师们对网课科技的不熟悉,学生们对屏幕学习的不适应,家长们对长期居家学习的无助,在各方都忙盲茫的状态下,难免会出现一些埋怨及无奈,并在社区媒体上张贴一些负面的想法,而掀起的两方(老师与家长)的对立,这些都没有对与错,是立场上不同而已。

的确,学校老师在线上教学能力是有待提升,包括在教学师生互动,对线上技术的拿捏,要克服去学习网课的恐惧,作业布置等,后疫情时代的学校教育极须在反思中改进,因为我们不知道接下来这个情况还需要维持多久,与时并进掌握新科技教学模式及线上教学已经不仅是一个趋势,而是一个必要,是每一个身为老师都必须去加强的技术。

而身为家长,我们长期仰赖学校所提供的学术教育,放了学有陪读补习老师辅助交待,周末有艺术课陶冶性情,孩子平时的时间都被填补得满满的,感觉上就是每天在“学习”,每天都在“自我增值”,停学三个月,多少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仿佛颓废了,“发霉”了,于是我们越发越慌,像捉住水泡般希望可以捉住什么,让孩子有得继续“学习”。我们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后疫情时代的教育一切会变得不一样,至少在短暂一两年,在疫苗成功研发前都回不去以往的教学模式了,或者身为家长的我们,与其漫长等待学校的开课,先把注意力放在生活教育为主,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及时进行道德与责任感、科学知识与个人防护、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居家生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

我们无法将100%线下教育模式搬到线上,在这个艰难的节骨眼,家长,老师与学生大家努力各司其职,转变教育理念,不需要100%主攻填鸭式活动本功课作业,我们或可趁这个转机落实全面育人教育工作,比如我们可以以防控疫情过程中作为鲜活教育素材,通过观看录像、讲故事、活动体验等方式来强化德育。

危机也是一个转机,教育不仅是在学校才能启动,通过线下(家庭教育)及线上(老师线上教学)帮助孩子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百年一见的危机,让这些疫情下的孩子,都能养成在灾难和危机下能沉著应对及学习的生存能力。

林艾萱

毕业于博特拉大学大众传播系,拥有18年媒体经验,曾任职多家报馆记者及乐活志主编,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及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