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欧洲的最新经济数据迎来喜讯。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美国和中国分别报52.6和50.9,处于荣枯分界线之上;欧元区虽然依然处于收缩阶段,但已经大幅改善,由5月的39.4回升到47.4。

此外,美国公布的6月非农职位录得强劲增加的480万个,失业率回落到11.1%,好过市场预期。这一刻,环球经济有喘稳迹象,但需要留意PMI的编制方法,是询问被访企业现时的经济活动相比上个月改善了还是恶化了。由于全球大部分地区已解封,经济逐步重启,单是这一点,足以让人感觉情况有所改善。因此PMI回升,就业职位恢复增长实属预期之内。但整体经济复苏要回到疫情之前水平,相信前路依然崎岖。

近来,中美股市都牛气冲天,以气势而言,中国更胜一筹。在香港和中国大陆股市当中,旧经济类别股份,由房地产类股份领军,拉动银行和保险板块大幅走强。这三个传统类别的板块走势自疫情以来,一直大幅落后其他新经济类别股份,而且合计起来的体量相当庞大,在这背景下依然能够大幅走强,曲线印证市场整体信心的恢复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中国没必要加大“放水”

加上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再度推出变相减息的政策后,沪深两市达到万亿级的成交金额再度出现,甚至达到3月中以来的最高水平。从成交金额来看,市场看似非常畅旺;但细心观察,主力资金在之前一度热炒的白酒、医疗保健、科技和其他内需消费股板块当中相继流出,成为主力资金抛售换马的对象。

目前中国A股还没至于出现千股齐升的局面,资金仍然只是在不同板块之间轮流炒作。对于中国央行是否会从“适度”宽松,转向市场所乐观期待的“加大”放水,我依然保持谨慎态度。始终内地经济复苏势头不俗,以人行过去一直保持谨慎施行各种政策的态度,现阶段额外对市场大幅度的过度“放水”,我认为没有必要。

上证指数已达3100点以上,回到1月份武汉封城前的水平,市场似乎已忘记了疫症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不过,当前投资者态度积极,实体经济的现实状况并非市场考虑的重点,市场参与者的短期情绪和气氛,才是上升动力的关键因素。

纵使当前各国实体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但只要市场气氛整体好转,资金陆续入场,股市表现可以短期内与实体经济背离。我们已经感受过美国从3月以来强力“放水”下营造股市持续攀升的威力;假若中国同样维持较宽松币策,中国A股的反弹态势,将有望从新经济类股份大规模延续到其他传统类股份。

美联储延续宽松态势

另一边厢,美联储上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连续第三周萎缩,降至5月中以来最小规模。截至7月1日,美联储的资产模减少约740亿美元/3172亿令吉,至7.06兆美元/30.2兆令吉,对比一周前资产负债表规模为7.13兆美元/30.57兆令吉。然而此次资产负债表规模减少的主要原因,仍是因为与外国央行之间未偿还的货币互换减少了约500亿美元/2143亿令吉,连续第五周下滑,表明美元流动相紧张情况得到缓解。

此外,美联储回购交易降至610亿美元/2615亿令吉,为美联储9月开始干预短期放款市场以来最低水平。虽然从以上可以看到近期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持续收缩,但这并不意味著货币政策收紧:因为回购和互换多是短期限的工具,面临到期终止引致相关资产下降属于被动性资产规模萎缩。若想判断美联储扩表态度,重点是关注中长期的国债和按揭抵押证券(MBS)的购买情况。数据显示,上周美联储所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4.213兆美元/18兆令吉,较之前一周4.197兆/17.99兆进一步增加。由此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依然延续了此前的宽松态势。

防范资产泡沫

在疫情的前提下,人为扭曲市场的各种政策让股市表现超前于实体经济,需要留意当中带来的影响。当资本市场畅旺,让企业融资方便,就可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过度炒作下的资产泡沫。假如资本市场泡沫因此而爆破,绝对会反过来拖累实体经济。

所以,如何维持市场的热度,但又不至于过热,确实让一众央行官员苦恼。但短线而言,只要密切观察资金流入持续大于流出,投资者依然可以在音乐停止之前沉醉于欢乐之中。  

林卓锋

独立国际性政治经济金融分析师,为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提供顾问,研究和培训服务。在金融市场从业超过15年,曾任香港某上市金融企业总监超过十年,同期兼任多家大学客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