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庭谕老师,走完人生的90年,终归于尘土。与华教结缘,与政府抗争,这是注定的悲情。

陆老离去,是华教一代人的结束。过去的风起云涌、历史的波澜壮阔,或将随著巨星陨落而走进另一个阶段。

在华文教育历经沧桑的运动中,尽管许多同道亦然本著捍卫华教的精神前赴后继,但堪称“华教斗士”者也仅此四人:林连玉、林晃昇、沈慕羽,以及刚与我们永别的陆庭谕。他们留下的足迹、感人故事,无畏精神一再激励后进华教工作者毋忘初心,继续前行。

历史不会停留,时代是个巨轮,在滚滚红尘中磨练与考验华教工作者的意志、斗志与毅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是一个口号。上一代华教领袖不卑不亢的精神,留下典范,展露风骨,提醒后继者“华教尚未平等,同道仍须努力”(沈慕羽语)。

社会嬗变,华教奠基与传承,面对的挑战与过去或大有不同,就如有人问今天是否还需要华教斗士?而我要问的是今天还会有斗士吗?但我们看待斗士,其实已不是斗士本身,而是斗士精神。再问华教是否已雨过天晴,再没有坎坷路?

以肉身抵抗强权

历史也是一面镜子,华教斗士的事迹,足以供后世借鉴与缅怀,学习与继承他们的精神,这也是过去华教界每年对逝者举行公祭的精神意义。

1964年林连玉公民权被褫夺,1987年林晃昇与沈慕羽被打入牢房,1978年陆庭谕被袭击致头破血流,这些都没有使他们退缩、逃避、退隐,反而更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无情政治对他们打压,区区肉身,备受折损,但他们义无反顾,坚定原则,这一代华文教育才逃过灭顶之灾。

60年代华文教育面对最大危机,林连玉登高一呼:“华文中学是华人文化的堡垒,津贴金可以被剥夺,独立中学不能不办”。当年这颗种子,开出了今天华文独中累累果实。

顽强生命力,注定多舛的命运。1961年林连玉先后被取消教师注册、著作列为禁书,更甚的是被褫夺公民权。理由是:“故意歪曲与颠倒政府的教育政策,有计划的激起对国家元首及联合邦政府的不满;动机含有极端种族性质,以促成各民族间的恶感与仇视,可能造成动乱。”牵强的理由是强权政体给自己“道德”的下台阶。明知道以卵击石,仍然无畏无惧,这就是林连玉。对失去公民权,林连玉回击:“我个人的利益早置之度外,为华文教育牺牲永不后悔!”铿锵有力如山谷回音。

独中统考是对《1961年教育法令》政府停止为华文中学举办初中与高中会考的“破题”。1975年统考成功主办,一步一脚印,成就了今天统考地位,“统考之父”林晃昇功不可没。为了突破华教围城,1986年林晃昇提出政党两线制,试图改变政治一党独大的格局,2018年的改朝换代,印证其高瞻远瞩,用心良苦。

沈慕羽领导教总的2 8年,华文教育处风雨飘摇,经历争取华语华文为官方语文运动、发起创办独立大学运动、推动独中发展运动,以及捍卫华小不变质运动等,期间他总是站在第一线上,身先士卒,引领群伦勇往直前。1987年茅草行动,75岁高龄仍难逃入狱的命运,面对牢狱之灾仍然坦荡荡,体现其“服务一生,战斗一世”最佳写照。

陆庭谕是华教力行者,服务教总4 0馀年,总能用个人微小的身躯抵御强大外力,从落发、静坐到绝食都显露一介书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精神。陆老师70年代被不明人士“算计”,是恶势力用卑劣手段想方设法对这位华教斗士最恶毒的生命威胁与警告。身为教师的陆老为了抗拒政府存有动机无理把其调职,缠讼三年终功败垂成,退休金被取消,展露置个人得失于度外。

陆老师,身为教总副主席,早期峇都律教总大夏四楼一个供他振笔疾书的角落,篇篇掷地有声的文告就是从这里“诞生”,90年代初我担任教总《教育天地》双月刊与《孩子》双月刊主编,那段时期每次看到陆老的身影,平时碰面聊的尽是华教课题,听他谈华教如数家珍,清晰观念,铿锵声调,受益良多,如今已恍如昨日。简陋的教总大楼因巨人而生辉。

当时教总购置一辆面包车,成为陆老师与我们同事全马开会、讲座,力推教总出版品的代步工具。尽管南下北上,行程匆匆,陆老从不言倦。

愿华教领导归队

年轻一代,有多少人知道华教艰辛历程,有多少人体会华教斗士斑斑血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种树后人凉,在先辈的足迹中,我们要如何感恩。今天华教队伍的分裂,我们看到光明的一面,也看到晦暗的一面,但愿华教队伍领导者能捐弃前嫌,同心归队,为华教同心同德,不负华教先辈期待。

我先后在教总、董总、南方大学学院及新纪元大学学院四个机构任职,深切体会华教的传承,不能不凸显华教斗士精神。仅向董总主席陈大锦、教总主席王超群、新纪元大学董事主席叶新田、南方大学董事主席陈洺臣、韩江传媒大学董事长黄赐兴提出建言,是时候张挂他们肖像于机构内适当位置,作为永恒纪念,这是他们理应享有的殊荣,也具有教育后代的精神意义。

启迪民智,开创华教格局,华教斗士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拿什么奉献给他们,饮水思源,扎实办好华文教育,避免历史留白,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也是给新一代年轻人最好的指引!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