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希盟垮台,国盟上台,统考承认再次成为话题。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简称华总)会长吴添泉率团拜访首相慕尤丁探口风,但最终并没有为华社捎来什么好消息。

统考本来是教育议题,理应从教育专业角度评估其是否应被承认,但事与愿违,政治驾临教育,统考承认难逃须政治解决。董教总过去冀政党在大选时表态支持承认统考,政党为了选票,当然先打包票,但执政后还是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统考事实上已沦为政党工具来“赢得”或“骗取”华裔选票。董总80年代为了打破华教僵局,先后提出政治三结合,推动两线制等,主要是对政治人物不抱期望,希望通过“自己人”投入政治来突围。

1975年统考诞生,给独中“解围”,《1961年教育法令》的落实,政府从1962年开始停止津贴及停止为华文中学举办会考。强烈单元种族语文教育思维下,华校生升学路径被堵,前途茫茫。国阵政府还担心此考试沦为公共考试,特规定属“校内内部考试”。就是到今天,统考也无法跨出这个“限制”。

2012年成立的关丹中华中学(简称关中)课题曾掀起董教总内部纷争,后导致大分裂,主要就是彼此对关中是否可参加统考出现不同解读。教育部2012年7月批文阐明,关中是一所私立国中,不是一所华文独中。批文强制规定关中依据国中课程(KBSM/KSSM),教学媒介语为国语,报考政府考试(PMR、SPM和STPM)。

当时董总两派各持己见,闹得不可开交。以叶新田为首的叶派坚持批文必须修改,以避免今后政府刁难波及其他原有独中体制。但以傅振权为首的傅派却认为应“勇往直前”,先把关中办起来,看政府能奈我何。到今天,关中批文并没有修订,但统考已先行让关中学生报考。

这里双方谁是谁非,谁对谁错或难有定论,但可以确定政府限数独中60间基调是“明确的”,关中目前“妾身未明”下继续参加统考是否可安枕无忧,还是仍胆战心惊?本来,修改批文应持续进行,但董教总现领导层大概知道此路不通,因此也就对批文修订一事暂行搁置了。

509希盟的上台,当时许多人对统考承认抱很大期望,以为可水到渠成,但看来是一厢情愿,要打破根深蒂固马来单元种族思维谈何容易。509大选希盟上台,大多数华人与印度人,加上马来选票约三成支持新政府,但还是不足以化为统考承认的“强大后盾”,毕竟另外七成马来人还是情牵巫统与伊党。巫伊本来分道扬镳,基于政治利益考量,大选后很快知道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因此结盟后拉拢希盟“背叛者”共同推翻新政府。

当时希盟想承认统考,面对巫伊挑拨,也对“大选宣言”承诺支吾以对。首相慕尤丁清楚知道统考是烫手山芋,在其相位摇摇欲坠窘境下,岂会与马来民意背道而驰。此次华总与首相碰面传来的“喜讯”很快就被“否决”不是没有原因的。

领袖制造模棱两可

土团党青年团教育局主任莫哈末阿斯拉夫还顾虑华总“误传圣旨”,赶忙发文厘清。华总文告的表述“首相要求各造了解国家的政策和情况”和“希望温和及理性地处理统考课题”,显然是话中有话,到底首相深沉用心是要“婉转拒绝”还是真的要为统考“开一扇窗”。政治语言如“外交手腕”,制造模棱两可,就让看官如何理解,各取所需。

经历多年波折,统考承认是否“十分迫切”还是“一切随缘”?目前华社领袖也出现不同调子。砂拉越董总主席刘利民对慕尤丁不抱期望,他指“慕尤丁过去在其教育部长任内对承认统考课题上态度极端,并曾抨击华文独中历史课程内容缺乏贯彻国家价值观”。

华总永久名誉会长林华龙吁请全国华团领袖,在政治人物解决政治恩怨前,不要再奢求政府会承认统考。他指要求承认统考只会陷入政治圈套。双溪大年新民独中董事长李冠霖提醒,华社领袖没有必要再奴颜婢膝去奢望政府承认统考文凭。

坚持继续争取统考承认者则有柔州中华总会会长林家全。他希望政府能继续与主要华团以“全民教育”的专业视角理性展开全面的对话、研究和探讨承认统考问题。

友族对统考存有误解

甲州国会议员邱培栋强调虽然希盟无法及时承认统考,但在位时一直都积极进行承认统考文凭的工作,他认为慕尤丁有必要清楚表明国盟政府是否有意愿承认统考。董总也不愿放弃,希望重新启动商讨承认统考事宜。其实在种族主义操弄下,友族社群对统考存有不少误解,还需时间破解。

承认统考走过的路,似乎已一再验证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就是政府承认统考,完全受政治与种族因素牵绊,统考早成为种族政治下的“牺牲者”,也凸显马来西亚华教发展困局症结所在。常听到不少人认为世界都承认统考文凭,为何还要在乎马来西亚政府是否承认。

509大选前喊得震天价响的统考承认原来是空中楼阁,华社似乎跌入“希望”与“幻想”的泥沼。回头审视争取承认统考上,应“卑躬屈膝”还是“挺著腰杆”?到底继续“争取”还是“放弃”更符合华社整体愿望,除了统考,我们是否还有其他更重大、更紧要的华教问题需要克服?看来华社与董教总都需要认真思考。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