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某个平日,我坐在吉隆坡闹区的咖啡馆与朋友闲聊。当时正值午餐时分,人潮汹涌。我望著熙来攘往的上班族,朋友冷不防丢出一句话。

“你觉得金融风暴会来吗?”

当时,新冠肺炎尚未登陆大马,各购物商场洋溢著浓烈的圣诞气氛,每个人都像是圣诞老人,两只手都提著一堆购物袋。

“若按照过往全球的经济轨迹来说,是应该要爆发了。”我说,“但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至今,世界各地经济尚未出现崩塌的迹象。我在想,会不会是智慧型手机面世后,间接改变了全球消费理念与模式,并悄悄打破了过去的经济规律方程式。”

放眼望去,路上再也没人拿著廉价手机,而每个人几乎手上都有一杯饮料,就算不是星巴克,也是时下最流行的手摇奶茶。当时荣景一片,我几乎都无法想像下一次全球经济大调整的手段与面貌。

疫情是经济反弹关键

没想到,2020全球经济的黑手并非来自金融炒作活动或科技泡沫,反而是横空出世的病毒黑天鹅。自从今年初新冠病毒开始席卷全球后,为了进一步控制疫情与建立经济堡垒,各国都几乎采取了锁国政策,限制入境外,也禁止许多经济活动运作。

这种史无前例的集体停摆造成的结果,就是刚刚出炉的今年第二季经济数据。最具指标性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下滑17.1%,创下史上季度最差纪录。这也逼使了国行立即修改今年全年的GDP目标,从原本的正成长0.5%至负2.0%,下修至负3.5至5.5%。

对于这个数据,我倒觉得意料之中。比起这个,我反而更在乎国行接下来的举措——是否会进一步降息。

现在经济反弹的最大关键,皆要看疫情的脸色。无论开放得多早,只要社会防备做得不够完善,防疫措施百密一疏,就算努力跑了一公里路,还是立刻被打回原点。

按照这个逻辑,这次难得一见的全球工业停驶,所有经济数据基本上也都可以丢一边。无论是按季或按年比较,以前总是有一定的脉络来比较——国内外需求是否减弱?游客为何选择到邻国而不来这里?货币是否不够贬值而影响出口竞争力?

但现在,就连身经百战的经济专家都无法根据扎实的理论,透过各种数据来导向任何有实质意义的策略。因为反弹关键不在重建的方向与力度,而是疫情何时完全消灭。照目前来看,若疫情持续冲击,部分经济产业仍无法正常运作的话,那接下来考验的就是长期作战的弹药。

家庭债务是计时炸弹

换句话说,这时候与其看生产力,倒不如先检讨各领域的负债状况。谁要是有健康的财务状况,就是能撑过这一波疫情控制的经济低潮。

我比较关注的是大马家庭债务。在过去几年,大马家庭债务占GDP均超过80%,虽然国行当时认为,大马人仍有稳健的还债能力,预料高债务比例并不足以过虑,但这种前提是建立在有稳定且可持续性的就业市场上。

从3月中实施行管令后,大马4月的失业率就立即飙升到5%,创下30年新高,接下来几个月的就业市场肯定更惨淡,而家庭财务问题注定是个计时炸弹。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房屋泡沫化。在过去几年,房屋需求没有增加,但房价不理性地一直飙涨,甚至国内房价远远超过一般家庭年均收入的3倍以上,因此房市泡沫化可见一斑。

可悲的是,大马家庭债务一半以上都是供给房贷,而每月房贷支出再压迫平日消费需求,造成目前内需疲软无力,许多零售店面都纷纷挂起出售的布条,个人与企业债攀高是迟早的问题。

因此,国行绝对会进一步减息。从今年初隔夜政策利率3%到目前的1.75%,这样巨大的下修幅度已经创下史上最低利率纪录。若国行真的如市场预测下修到1%,这恐怕意味著大马准备要以次贷风暴后美国复苏之路的例子来当作参考了。

若未来几年大马位于低息环境,可想而知第一个受创的行业非银行与金融体系莫属。虽然经历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经历各种大合并活动的国内银行资产负债表强稳不少,但这场疫情来得太突然,暂时也没看见任何出口,金融体系是否能撑得住,坦白说我也不太敢想。

若真要大马经济撑得下去,别无他法——好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防疫措施。疫情稳定了,经济的事才真有转机。否则再多的经济振兴配套,都只是空包弹。

郭朝河

超斜杠青年,乐观豁达,臣服天命,悠游穿梭在时评、影评、乐评、旅游等的世界,用卑微的心经历人生。著有《在生活,藏一座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