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今年3 月宣布有意购买高达7500亿美元/3.1兆令吉的公司债券(包括垃圾债券),但实际上美联储是到了5月才开始购买公司债券的,而在6月才开始购买债券ETF(指数基金)。

目前市场依然认为美联储会为一切债券作为包底买家的时候,事态似乎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假如细心跟踪美联储的实际行动,会惊觉其在8月公布的细节里,找不到任何购买债券ETF的痕迹。

截至8月31日,美联储持有的债券和ETF仅为126.6亿美元/525.88亿令吉。不仅是实际购买的总额远低于美联储的每周声明中企业信贷设施行项目下的447亿美元/1857亿令吉,甚至离美联储最初表示的目标7500亿美元差距甚远。实际上,美联储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把信贷市场的泡沫吹起来了,我相信连美联储自己也被这个泡沫膨胀的速度以及忽悠市场的能力如此成功感到惊讶。而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也曾多次表示,“美联储已成功实现创造宽松信贷市场的目标”。

至于美联储是否以行动回应了市场,也暗示了在政策上,现阶段已经达到既定的目标而按下了买债的停止键?甚至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宣布一下重要的政策性转变呢?值得继续追踪留意。

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在新闻里看到美联储在上月停止买债的新闻,因为市场里真正发生的事,通常都不会敲锣打鼓的告诉你。相反地,吸引媒体大肆渲染的事,通常都不是目前所发生的事。

举例,在科技股大跌之际,近日亚洲有多份媒体报道,随著视频软件Zoom股价大涨,亚洲首富李嘉诚持有Zoom视频会议股份的股市值达110亿美元/456亿令吉,占李超人的资产比例竟已达1/3,像在鼓励散户跟风投资相关科技类股份。

李超人这称呼当然不是浪得虚名,还记不记得早两年李嘉诚多番出售香港以及中国核心地段的各种物业?事后回顾,时机之准,令人赞叹。但却甚少报道李超人其实早已转行,科技类投资原来不知不觉已成为他的重中之重。而且早在投资Zoom之前,便已投资过面书、Spotify等互联网企业,并同时投资不少科网独角兽。投资界对于李超人投资科技类初创企业并不陌生,但缘何在美股科技股大跌之际,才被各种媒体大肆渲染投资与zoom的成功呢?读者自己领会。

科技未来致富渠道

不过无论什么原因,其实不少散户,依然钟情银行,公用、房地产类股份。但现今的投资市场对于一些传统行业,普遍看法是担心此类过于保守的行业一不小心就会被市场淘汰,例如写字楼部分的功能已经明显被视频软件取代。

假如说科技是将来社会的致富渠道,也不无道理。投资者都偏爱拥有强大护城河的企业,比如银行有牌照、房托类股份有地段,公用股有极高的准入门槛。然而科技虽然没有被赋予的垄断和专利,却能借技术突破,不断进入其他行业。垄断地位并不是那一纸合约赋予的,而是看那家企业能否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当科技为人类社会带来大量便利,社会也最终会给予它巨大奖励。

我们必须认清,疫情让经济更快的步向数码化。疫情过后,社会肯定不会完全回到过去的情境,而是会去另一个新的均衡点,未来新经济占整体经济的比例只会愈来愈大。

至于科技股价格是否合理,回调后能否买入,是我经常收到的问题。每样资产都有一个合理价,通常就是同类资产的平均价。如果它的价格远远偏离平均,需求就会减少,价格就会回调到接近平均,这就是均值回归(Mean Reversion)。即使是同一项资产,在不同时间也会出现与它本身合理价值偏离的情况。如果中线上升趋势没有改变,均值回归的出现可以是入市时机。因为另外一个反向的均值回归有可能出现。

物极必反的道理应该人人都懂;长线价值型的基金经理看到某股票各样基本面都吸引,但市盈率远超大市,会等候股价回调才增持,短线交易也一样。

林卓锋

独立国际性政治经济金融分析师,为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提供顾问,研究和培训服务。在金融市场从业超过15年,曾任香港某上市金融企业总监超过十年,同期兼任多家大学客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