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9月16日一如预期,宣布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在0至0.25%不变,同时也预测,利率将保持不变至少到2023年,在此期间通胀率亦不会升穿2%。

美银首席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内特(Michael Hartnett)发表的报告提到,自3月份新冠疫情开始肆虐全球计起,各国央行平均每小时便向市场释出约14亿美元资金/57.6亿令吉,期间纳斯达克指数总市值每小时飙升约16亿美元/65亿令吉。换句话说,央妈放水与科技股市值膨胀速度相若。

但股市以外,经济却未许乐观。近日多项数据均逊预期,花旗(Citi)美国惊喜指数自7月16日昇至纪录高位270.8后即回落,至今累积下跌超过三成,而且仍未喘稳,反映美国经济数据普遍让人失望。

然而,经过日本、欧洲,以及美国的实证经验,超低息环境在短时间内只对资产价格有推升作用,而对刺激实体经济复苏效用有限。因此,世界银行兼首席经济学家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9月初时表示,全球经济要完全复元可能要花上长达五年时间。根据彭博报道,美国推出的“大街贷款计划”(Main Street Lending Program)市场反应奇差,该计划7月起正式接受申请以来,只贷出约14亿美元,仅占总规模6000亿美元/2.4兆令吉的0.2%,哪究竟是申请条件苛刻,还是中小企业看淡前景而直接放弃“求生”呢?

另一边厢,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最新数据,全球新冠感染病例已超过3000万人,死亡人数则超过94万,而且数字还在继续攀升。到目前为止,感染病例依然未减缓。美国、印度和巴西的确诊病例占全球总比例的一半以上,印度成为新的疫情重灾区,单日报告新增病例近10万例。

不过,假如从死亡数字观察,病故者年龄中位数约80岁,而80岁以下死者通常存有痴肥、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免疫系统衰退等共病(comorbidity)。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数据,仅6%患者直接死于新冠肺炎,其余死者至少患上一种共病,所有美国死者平均存有2.6种共病。

安老院是病毒温床之地

由此可见,老人家是高危族群,所以安老院无疑是病毒温床之地。在很多疫国,五到六成死亡个案来自安老院,部分国家更接近八成。但假如细心研究相关数据,对照一些国家长者死前留居安老院时间中位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疫情虽然可能是催命符,但新冠疫情对老人家死亡率更趋向加速,而不是增率。

同时,从现有的数据来看,20岁以下患者绝少不敌病毒,估计年轻感染者死亡率接近零,但随年龄上升,死亡率便暴增。

另外,疫情也带来了间接致死或延医所导致的其他隐性影响。美国丹佛市(Denver)医生发现心脏病发送院个案暴跌,导致在家心脏病发暴毙个案高于新冠疫情累计死亡人数。与此同时,癌症确诊个案大减也意味因疫情而接受检查人数下滑,导致耽误确诊时间大幅上升。

例如,英国在疫情下,由于心脏病人不想与新冠疫情病人同院,导致入院人数减半,间接让四成可治疗的低风险心脏病人病故。此外,中风病人情况更加糟糕,由于很多患者独居,98%紧急求助电话由他人在发现身故后拨打,反映失救情况严重。

与此同时,全球每年超过150万人死于结核病(TB),国际组织“遏制结核病”(Stop TB Partnership)估计全球封城3个月,然后在未来10个月逐步解封,全球结核病病例将增加630万宗,死亡个案增140万宗。世卫则预测,若爱滋病人中断鸡尾酒疗法6个月,相关综合症死亡人数增加将超过50万人。此外,在最恶劣情况下,每年全球疟疾死亡人数或会升1倍达77万人。

无论从国家,企业或是个人的层面,世界都正在面对前所未见的难题与取舍;疫情究竟什么时候才会离去?疫苗是否有效与安全?经济与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完全恢复正常?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满载著各种疑虑与彷徨。

虽然数据告诉我们,新冠病毒并没有想像中可怕,哪怕不幸感染,也绝非必死无疑。但数字是冷冰冰的,我在疫情期间也失去了挚亲,无缘最后一面。无论你的事业有多成功,或是你的投资有多精准,请谨记“万般带不走,生命更可贵”;盼当权者在制定政策当中有智慧与大爱,愿读者们珍惜眼前人。

林卓锋

独立国际性政治经济金融分析师,为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提供顾问,研究和培训服务。在金融市场从业超过15年,曾任香港某上市金融企业总监超过十年,同期兼任多家大学客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