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45年历史的华文独中统考文凭寻求政府承认是否会永远“悬而不决”?目前统考走到有望承认的“最佳”阶段应是希盟上台后于2018年8月成立的统考特别委员会,特委会有3名成员,除了马来西亚传统表演记录与研究中心创办人邱武英出任主席一职外,另两名成员分别是大马伊斯兰青年运动主席莫哈末莱米和董总署理主席陈友信。特委会被寄予厚望,是因为时任政府准备“严肃”从学术与社会角度直面统考,而不再像过去只做表面功夫而不实质去了解。华社无不期待特委会能早日为统考解开疑窦。

遗憾的是统考特委会的报告一再延宕,什么时候亮相,让人一睹全貌?今年7月教育部声称特委会报告期限已被6次延长仍无法呈上报告,因此教育部无法针对承认统考一事做出研究。

丑妇总要见家翁,统考研究报告公布日期一再推迟,除非有充分理由,不然怎么也看不出其中玄机,难道真有难言之隐,以致无法见天日。

沦为政治博弈

不少悲观者认为统考在现实马来政治环境下是不容易被承认的,华社心里有数,因此有人疾呼不要再浪费时间跟政府斡旋。但董总明知承认统考障碍重重,何以仍勇往直前?

董总作为华教最高领导机构,于情于理都不愿轻言放弃争取统考承认,其目的显然是要争取国家对华文教育的认同。有论者认为既然统考获得全世界大学承认,还要在乎我国政府什么态度吗?今天独中大部分学生蜂拥到海外及私立大学深造,有意申请国立大学就学者少之又少,这与过去情况大不相同。70-80年代独中生升学无门,国立大学收生人数以固打制设置重重门槛,为了学生开拓升学之路,力争统考承认成为必要手段。

今天我国大专院校随著政府教育政策的开放如雨后春笋四处开花。独中生升大学的选择不再成为课题。当然,私立大学学费高昂,如果有更多选择,中下阶层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进入国立大学,一是费用低,另一是国立大学设备条件绝不低于私立大学。这也是纳税人应享有的平等教育资源。

无疑的,统考政治意含大过其学术本质。祈求统考被承认,与政府拒绝承认,其实是华人与马来政治的博弈,就如为何有马来家长一方面送孩子到华校,另一方面却对多元教育持否定态度。创立“青年党”的国会议员赛沙迪就炮轰一些政治人物非常虚伪,在发表关闭多源流学校的同时却把孩子送到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

今天华文教育面对的问题一箩筐,华小迁徙、师资短缺、设备陈旧等不一而足。这一再验证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漠视。在这许多问题中,到底统考承认会占据什么位置?在政治博弈中,有哪个政党曾信誓旦旦保证与统考共存亡?

教育本来就是立国之本,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没有完善教育规划,国家基本就不可能有亮丽的未来。新加坡教育发展,在政府有效管理及监督下,成绩卓著,我们几乎很少听闻新加坡政治人物为教育资源不足或师资问题周而复始吵翻天,而我国确是家常便饭。

新加坡原教育部长的现任副总理王瑞杰曾在新加坡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指,该国致力帮助新加坡人反思现有教育制度以面对充满更为复杂和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未来。他认为新加坡若要继续保持坚实的社会结构,就得不但要调教出有竞争力的下一代,他强调:“我们希望为每个学生奠定既深且广的基础教育,让他们走得更远,终身受益。”

学生人数下滑

当新加坡在不断探索教育愿景与发展方向时,我们却整天忙著为统考议题、华小师资等问题忙得团团转。就是我国提出要发展成为区域教育中心的同时,我们却也看到大学教育品质管控的失调,一些大学甚至沦为文凭工厂。董总不放弃争取统考承认的同时,必须加大力度对独中教育进行深沉改革。目前,国际学校蓬勃发展,我国出现三种不同体制的教育并行,马来、华文与英文学校并行不悖。国际学校四处设立是对独中办学的一大挑战。目前国际学校学生人数与独中人数处于伯仲之间,约在8万人左右。

不少中小型独中长期面对学生人数下跌的趋势。一些学校已然不像过去,等著学生上门,而是必须敲锣打鼓去华小招生。根据砂拉越华文独中董事会联合总会于2020年1月6日的调查,全砂14所华文独中学生总数为7750人,2020年相较于2019年,总学生人数下跌了2.76%,初一新生的跌幅为8.16%。 全国独中学生人数也是呈现下跌,2018年全国独中有8万4462名学生,2019年人数下滑到8万1797人。

今年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独中经济来源也遭遇重挫,独中学生家庭的收入也锐减,面对“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的选择,明年独中新生人数是否会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令人关注。

送孩子进独中,是家长对华文教育的肯定,也是认同独中在办学上的有效教育管理、质量与校园文化,而政府是否承认统考其实更大成因是政治博弈,这也是华教长年摆脱不了政治的缘由。学术本质绝对比政治权斗优先,只有全力办好独中教育,就能堵政治人物热衷于把统考来说事的悠悠之口。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