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就读长荣大学的我国24岁女生锺筱玲于10月28日惨遭性侵与杀害,震惊台湾与我国,这是受害者家庭难以承受之痛,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原本等待未来美好前途,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变色。台湾治安怎么了?

台湾一向来是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地之一,林立的大学、优越的学习环境,加上丰富的人文气息都大大吸引许多华校生,特别是独中生前往深造。相对于其他欧美国家,台湾学费与生活费比较低,而且其与本国华人生活习俗、文化与语言的共通,学生到台湾学习很快就能融入当地社会。

台湾媒体与社会极度关注这起命案的发生,连篇累牍的报道、立法议员的追究、台南市政府被拷问、辖区警局被问责等,台湾校园安全顿成舆论焦点。严格而言,这是一起不幸的意外,犯罪嫌疑人存在严重心理缺陷,曾于2013年侵入他人住宅偷取女性内衣裤被捕,此“恋物癖”没寻求治疗,而最终导致侵略性犯罪确实始料不及。

一个人的犯罪,导致两个家庭的悲剧,令人无限唏嘘。锺的家人希望犯案者得到法律制裁处于死刑,这也是杀人偿命成了一般社会比较能接受的观念。而凶嫌家属,也表达期待法庭对自己孩子速审速决,以死刑判刑来宽慰受害者父母。

死刑存废曾引发各种讨论,许多国家也已实行废除死刑的立法,但基于不少国家对死刑执行的观念存在不同看法,特别是忧虑误判,导致无辜生命无法得到挽救,这也是废除死刑论述的立足点。当然也有社会学家认为,犯罪者心理的障碍、缺陷与社会因素是导致犯罪的其中因素,因此“解救”犯罪者改过自新应超越“杀无赦”。

到底杀害锺筱玲的28岁凶嫌梁育志最终会受到怎样的刑罚,各界十分关注。尽管目前看来证据确凿,但冗长司法程序是免不了的。死刑存废曾在台湾引发激烈讨论,台湾研究曾指死刑无法预防犯罪,执行死刑对重大刑案犯罪率没有影响。支持死刑者的理由主要是应报观念、杀人偿命。2010年台湾《中国时报》进行民调,显示主流民意高度倾向维持死刑(84%的人支持死刑),且有过半(58%)的民众不支持以无期徒刑不得假释做为死刑的替代方案。 

对凶嫌是否面对死刑判决,我国网民意见纷陈。其中歌手黄明志的评语对台湾司法充满讽刺。他指台湾很安全,甚至安全到杀人犯也会很安全。其实回头看我国司法对处理谋杀案的情况其实没太大差别。2013年10月发生在我国的一起凶杀案震惊全国,凶嫌潘伟雄在最近的判决中逃过死刑,只被判坐牢,受害者吴易甜家属对此判决非常失望。

事发经过是当时15岁华裔女动漫迷吴易甜到凶嫌潘伟雄家制作动漫道具后离奇失踪。凶嫌被捕后被指企图强奸死者不果,猛掐其颈再狠挥哑铃将她活活砸死并藏尸行李箱,再运尸到约30公里外的工业区草丛弃尸。

高庭于2018年4月裁决被告谋杀罪名成立,判处死刑。但经辩方律师上诉,联邦法院今年9月3日最终裁决改判误杀,监禁22年。审讯期间凶嫌声称死者主动要求发生性关系,否认因索性不遂而杀害死者,并坚称这是意外。

对台湾凶嫌梁的命运最终将由台湾司法来论断,但因为一起意外而把台湾视为不安全的地方难免失之偏颇。根据调查,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公布2019年“全球安全城市报告”,评价指标包含网路安全、健康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个人安全、治安状况、政府施政、生活品质、人民福利等。东京、新加坡、大阪排在前三名,台北名列22,吉隆坡名列35,比北京31与上海32还要低。作为曾经台北留学,并旅居北京、上海,现在住吉隆坡的经历。对一个城市的是否安全,经验告诉我, 台湾比许多国家都来得安全,这是有意到台湾留学者可基本排除的“过度忧虑”。

一个城市的治安,不会因为一起个案而被定调,我能够理解国人在情绪上非常痛心一个年轻生命的不幸遇害,凄惨遭遇确实令人同情,受害者父亲留言不想再踏入台湾,这些都能够被理解与同情,但外界刻意把此意外升华到“治安危殆”而去“提醒”我国学生不要去台湾升学,确是有些矫枉过正。

在这起意外事件中,我们看到台湾总统蔡英文向学生家属、我国人民表达至深歉意,并表示会彻底检讨,以确保这样的不幸不再发生。此外行政院长、内政部长、教育部长、台南市长、警政署长、台南市警察局长、长荣大学校长等纷纷出面为此向家属道歉。显示台湾从“国家高度”正视这起凶杀案,而用举国之力对死者表达深切道歉,也令人感动。

据2019年统计,在台湾的我国留学生约1万7000人,占东南亚国家学生在台人数的一半以上。而在中国大陆的我国留学生则约9500人。台湾一直成为我国华校生向往升学的地方,主要是台湾的民主自由与开放及优越的校园生活,而资讯流通也是学生留学台湾的重要考量,中国大陆对一些网站的封锁,如优管、脸书、谷歌等是导致一些学生宁可选择台湾的其中因素。

远赴任何国家留学都应注意个人安全,台湾治安问题无需无限上纲。锺筱玲之悲剧,任何人都不愿看到,但把一起意外事件错误扭曲台湾治安真相,个人倒认为大可不必。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