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喜来登政变迄今,伊党晋身布城执政党后,其在马来政治板块的位置越来越稳固。

当另外两个马来执政党,巫统和土团党,忙著削弱对方,处理内部矛盾时,伊党从旁杀出,左右逢源,游走在巫土两党之间,为自己谋取最大政治利益。

除了瓜分中央政治资源,也拿下吉打,巩固伊党在北马的影响力。相对的,巫土两党忙于提防和攻击对方。

巫统积极强化与伊党结盟的国民和谐(MN),而伊党则加入土团党主导的国盟(PN)。伊党了解土团需要伊党多于伊党需要土团,而伊党也了解本身在国盟的策略性位置,辅助慕尤丁之余,也制衡巫统。

早前巫统资深领袖兼国阵总秘书安努亚慕沙指出,由于伊党坚持要与土团党合作,巫统若要跟伊党在下届大选结盟,也必须接受与土团党合作的事宜。

伊党要左右逢源

这名倾向与国盟维持盟友关系的巫统老将认为,巫统常常陷入自我优越感,忘了在上届大选的挫败。他亲土团立场,与多位巫统领袖主张,来届大选抛弃土团的立场不同。

过去9个月,伊党采取巫土两面讨好策略,强调若没有巫土两党,伊党无法走得更远,所以采取平衡术,满足巫土两党需求。

伊党主流想法是,必须结合三大马来政党,巫伊土的政治合作才能发挥最大效益,捍卫马来人权益。不管三党在什么平台合作,全民共识或国盟,巫伊土都需要对方和互补。

说白了,伊党要左右逢源,两边都拿好处。若摆出此立场和态度,可不是这么容易,必须具备条件和底气。伊党具备所需的三大因素。

首先,伊党有“价值”。其二,伊党的“价值”是对方欠缺的。如果该“价值”不是对方想要和需要的,充其量仅为“siok sendiri”(自爽)而已。

其三,巫土两党因为伊党具备这个“价值”,愿意跟它合作。此时,伊党的“价值”才能真正彰显出来,因为伊党有被需要的重要性。

了解上述三大因素后,伊党在与巫统和土团党合作的课题上,具备自己独特的“价值”,即18个国席和马来社会的支持力,这都是巫土两党需要的。

巫统愿意在“马来人支持率”的价值上,与伊党结盟,减少摩擦与对峙。土团党则在“18席”的价值上,与伊党合作,巩固国盟政权。

基于这三种因素,伊党左拥右抱,自由穿梭在巫土之间。

伊党与巫土跳探戈,舞姿中寻找进退的舒适步伐。在冷静与热情之间,巫伊土三党学习进退相处之道。

充满利益计算

探戈兼具优雅和风度,跟著音乐旋律,舞伴的牵引之间舞如飞,进退之中找到位置。政治探戈则充满利益计算。

对于巫统领袖的不满,伊党是退一步又进一步,原地踏步来满足巫统,一方面同意强化国谐,另一方面则同意土团加入全民共识。

伊党乐见,巫统因合作路线分歧,派系矛盾恶化,比如不少巫统领袖,近期频频抨击安努亚慕沙的言论。

这些不满巫统倾向土团的人,认为巫统已沦为被他人利用的政党,成了别人的嫁妆。这不是强大的巫统应有的态度。巫统须很有骨气和傲气,让别人有求予巫统,而非巫统乞求别人。

这批不愿巫统继续与土团当合作的派系,主要来自三大群体,即没有官职在身的“无官派”(较沉默的领袖)、上届大选败阵的“落选派”(柔佛的卡立诺丁和诺嘉兹兰),以及法庭案件缠身的“官司派”(阿末扎希和纳吉)。至于当官的享受权力,倾向维持原状,与土团保持合作关系。

目前情况今非昔比,巫统不再一党独大,不是每件事情巫统说了算。巫统须接受和认清事实。虽然巫统是国盟内最大政党,组织结构最完整。一旦他们继续担任反对党,最终将失去政治资源,这对他们进入来届大选是非常吃力的。

巫统有39名国会议员;如果,巫统还是反对党,他们会流失更多支持者,因为,他们习惯当掌握资源的政府,不懂什么是反对党。

有时我在想,若不是喜来登政变,若不是土团党和公正党有人策划政变,迄今的巫统还是反对党。巫统愿意以反对党姿态进入大选吗?还是以执政党优势,迎战大选?

蓝志锋

电台的内容和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