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加坡数码银行牌照竞争尘埃落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由新电信(Singtel)和Grab组成的联合团队以及新加坡冬海集团(SEA)获得全面数码银行牌照(digital full bank),蚂蚁集团以及中国绿地集团旗下的绿地金融牵头组建的联合财团则各拿下一张批发数码银行牌照(digital wholesale bank)。由此,疫情后关于“数码银行”、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数码货币”又一次进入了热搜榜单。
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危机,此次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带来了重创,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常规的金融调控手段也带来了挑战,并正在大势倒逼新的金融模式的产生。这一新的金融模式,正是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金融科技手段而推出的无接触金融、在线金融、数码金融,金融科技不仅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打通了原有金融范式和结构中的桎梏,更促使了国际金融合作新局面的形成。
加速数码通证应用
根据目前数码金融时代的新型金融模式,区块链金融技术以及其衍生而来的分布式金融(Defi)正在原生数码经济链上“攻城略地”,由此产生的无属性、无边界、纯要素范式化的数码资产进化趋势指明了数码金融的前进方向。下一步金融或者说数码银行的主要应用场景或将基于全球支付及现金管理、数码资产通证化、链上资产配置以及贸易金融等四大场景,因为这四大场景的市场足够大、数码金融参与机构的优势明显,可成为传统金融切换数码金融轨道的突破口。
疫情在加速新兴科技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的另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数码通证。简单来说,数码通证就是采用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进行信息撰写,由于其不可篡改以及保密的特性被应用于类似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场景,还有法定数码货币(或称为中央银行数码货币),以及可信任机构的数码货币中。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80%的中央银行已经开启了数码货币的研发,可见数码金融时代的技术变革已经深刻影响到了现实世界中的国际金融,并且急切推动著各国立法与监管体制的完善与查漏补缺。
全球货币体系重构
从另一方面言,由于目前的金融信用体系主要是用主权信用货币作为流动性的,这导致了经济泡沫与通货膨胀的滋生。而以真实资产和真实贸易背景映射关系来构建的数码金融体系既形成了对信贷无限扩张的现实经济的挑战,同时也为疫情后数码金融的快速发展、全球金融模式、全球货币体系的重构创造了机遇。
首先,数码通证将成为金融业数码化变革的工具,在新加坡数码银行先行一步的基础上,大马应加快数码金融制度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区块链分布式金融(Defi)、数码资产要素市场、数码货币流通、法定数码货币发行的监管,对有资质的数码金融持牌机构给予大力支持,逐步建立数码信任机制;
其次,数码银行在未来的全球数码经济竞争中势必将居于核心地位,大马如何通过加强对数码货币、数码银行、数码金融等的前沿研究以及发行在东盟地区甚至是RCEP成员国内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区域性数码支付工具、以及提供具有一定主导性的特色数码金融服务,将是大马在未来数码经济发展浪潮中占据优势的关键一环。
最后,数码金融势必进一步强化金融的全球化,基于此,大马应进一步发挥纳闽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目前,纳闽金融服务管理局已颁发了两张数码银行牌照),有效结合“离岸”与“在岸”数码银行平台优势,链动全球数码金融产业优质资源。
(亚太投资银行是总部设在纳闽的离岸投资银行,提供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全球交易、伊斯兰金融以及数码金融服务。详情可浏览apdib.com)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