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人的身份认同危机不外乎是出自这两大原因:一是祖籍地和文化上的羁绊、二是大马种族政治下的不公对待所致,所以,有一部分大马华人之所以亲中,不外乎就是此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所致。若无法彻底清理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任凭你如何循循善诱地说教,都是无法引导华人建立马来西亚认同的。

下笔之际,我首先考虑到的是,大马华裔读者之祖籍地大多分布在闽、粤、琼、桂此东南四省,此外,也有一些少数籍贯,比如说吴语的三江人,其祖籍地则分布在浙江、江苏等地。可见目前可考的大马华人祖籍地,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重新认识自己的祖籍地的地理环境、籍贯文化,甚至母语(方言)是颇为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华人重新认识中国的属性。

从祖籍国延伸出来的中国认同,其逻辑方程式大致是:祖籍在中国=祖国是中国。

必须注意的是,"中国"的概念是多变的,先秦时代的"中国"是周天子所居之地,历朝历代也有不少自称"中国"的政权,但其性质和今天的中国却截然不同。在中国史上,若排除掉统一时期,长江以南地区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独立或半独立状态下度过的,尤其东南地区更是如此。中国史上出现过的朝代、小国、割据政权其实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中国",但绝非你今天所认知的新中国。我们今天所认知的"中国"其实是近人梁启超发明的概念,后来被国共两党加以改造,并将之付诸于民族主义运动,最终,中共建立了一个既不中华,也不属于人民,更非共和的新中国。

解构了中国的概念,下一步要处理的是,我们的祖籍地算不算中国?一般华人所认知的中国想像,不外乎是各种长江黄河的中华文化想像,但以笔者的祖籍地海南文昌为例,那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面貌其实更接近东南亚而非主流认知的中国想像。南方人迄今仍保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民间信仰,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从这个角度看,南方人所代表的是另一版本的中华文明,和北方统治者(笔者所指的是统治者,而非针对北方人)所要定义的官方版本(黄土文明)截然不同,尽管南方可被北方统治者视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就其性质而言,却又是另一种文化圈,至少不能算是官方版本的中国。

摆脱奴性准则

"祖籍在中国=祖国是中国"的逻辑延伸出来的思考模式是习惯以统治者的角度思考,而非从侨乡普通百姓(被统治者)的角度思考,这类论者认为祖籍地曾被东亚大陆上的某个政权占有过,就属于中国,依此推敲,祖国是中国的逻辑就能成立了。照此逻辑,中国算不算是自古属蒙古呢?显而易见,这就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典型。

很多华人相信这套逻辑,所以他们一直选择性忽视过去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华人的祖先或仍在祖籍地生活的族亲)的剥削和奴役,也选择无视地方资源被朝廷或党国恣意掠夺、地方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为"大一统"所破坏的事实,亲中人士所认知的中国史大多是帝皇将相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可能也包括镇压你祖籍地的农民起义事迹),简言之,奴隶主的历史看多了,反而会觉得自己可以站在奴隶主的角度思考问题,故无法看清历史的本质。从帝制到共和时期,中国人即使不被异族压迫,也会被同族压迫,这就是中国史和大马华人有联系之处,否则也不会出现先人大举出洋的移民潮,所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华人要重新定义自己和祖籍国之间的关系绝非易事,因为华人不仅需要从"准国教"的中国史论述框架中跳脱出来,也要以"温情和敬意"看待自己祖籍地的历史,无论如何,先从解构中国开始,并重新认识自己祖籍地的地位属性,这对于华人能否认同大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身份认同无关对错,然而,读什么样的历史,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后,你是关心中国统治者的感受?还是祖籍地上寻常百姓的命运?这就是判定一个人能否在精神上摆脱奴性的一大准则。

云天恩

自由撰稿人。90后,毕业于拉曼大学中文系。阅读兴趣涵盖历史与哲学。以学贯中西为人生追求,并以建立反乌托邦的论述为己任,深信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