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人物浅谈(完结篇)

*注:蔡细历为第一人称

黄家定(马华总会长:2003年5月-2008年10月)

马华在2008年大选政治海啸中惨败,国会议席从31席锐减至15席,而州议席也从76席减至31席。总会长黄家定拒绝入阁受委官职,并宣布不会在同年举行的党选寻求蝉联。这也许是他毕生最光荣的决定。

节录此节部分内容与此同时,行动党正逐步发展他们的网络军团,在网上重新翻炒很多让华社不满马华及国阵的旧课题。此外,马哈迪不断攻击阿都拉,揶揄四楼的年轻人比首相更有实权。行动党网军大做文章,指首相在睡觉,国家由他的助手管理。这一切,都加深了人们对阿都拉政府的负面印象。

然而,黄家定仍然像鸵鸟般把头埋进沙堆里,希望马哈迪发动的攻击及行动党网军散播的假消息,最终会自动烟消云散。当面对重大课题时,他选择交由一些资浅的领袖回应媒体。于是,马华开始形同社团的角色。

党内领袖也接到指示,必须和巫统部长保持良好关系,避免与巫统直接交锋。

正因如此,巫青团长希山慕丁在巫青大会举剑风波,就这样不了了之,甚至没有在会长理事会及中委会讨论。黄家定也恢复党校培训工作,并派他的胞兄到中国向中共学习如何培训党员忠贞爱党,他甚至建议每一州属都要设立培训中心。

无论如何这套想法没能奏效,很多党员认为来自拉曼学院及拉曼大学的讲师重理论不实际,即使强制党员出席最终也白费工夫。

拒推行终身学习计划

作为九大政纲的一部分,中委周美芬被派往台湾,考察如何实行终身学习计划。结果,终身学习成了马华高层领袖在政治演说及及活动时重要的内容。甚至,一些服务中心也获得马华总部的资助,在中心推动终身学习计划。不过,我拒绝在服务中心推行该计划,因为我认为马华应该积极参与政治,著重关心影响华社的重大课题。最终,黄家定的九大政纲及终身学习,成为华社的笑柄,很多人嘲笑马华公会可以转型成为马华学校。

马华继续依赖中文报做宣传,没有尝试组建及培训党员进军社交媒体。黄家定和许多马华领袖都认为,社交媒体对民众影响不大。于是,他花费很多时间和华团、华商、华裔学者及中文媒体,尤其是星洲及南洋的高层打交道,某些记者甚至还成为他的“御用记者”。据说记者要专访他前,需先交访题让他过目。

他也努力把自己打造成“21世纪的陈祯禄”。2010年,黄家定复出竞选总会长时,他的御用学者及记者吹捧他是马华唯一的救世主,很多华社领袖也列队赞扬他。

简单来说,在黄家定的领导下,马华给公众的印象就是当家不当权。他也习惯和巫统部长内部协调,很多华社课题,都没在内阁提出讨论。

被视为巫统宠儿

华社普遍认为,马华及黄家定没有胆量,也没有确定立场的政治理念来解决国家课题。行动党在2008年大选就利用这一点,在华人居多的选区贴出黄家定与希山慕丁互相拥抱的大海报,提醒华裔选民,当希山慕丁举剑引起华社反感时,黄家定没有任何行动。

许多党员都认为, 黄家定被视为是巫统领导层的宠儿,因为在重大课题上,他都选择避免和巫统正面冲突。

陈广才(交通部长2003年7月-2008年3月18日)

陈广才说得一口漂亮的华语,口才了得。他曾是马青总团长,拥有强大的基层势力。2003年在AB队的和平方案下,陈广才接任马华署理总会长职,成为黄家定的副手。

陈广才和我一样, 都曾担任州行政议员。他担任彭亨州行政议员后,晋升中央担任副部长, 退休前是交通部长。尽管我们曾在中委会共事多年,但很少来往。或许, 因为我们来自不同派系, 因此都谨慎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在共事期间并没有摩擦或刻意敌对。除了派系不同,我的直觉认为,黄家定当上总会长后,可能影响了陈广才,让后者视我为来者不善的竞争对手。看来,这是黄家定为巩固本身权力,而对中央领袖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坦白说,到了今天,我对陈广才还是一样,没有厌恶感。(转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