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清脆、甜度高及果皮带有金黄色的洋香瓜含有丰富营养,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不但让人齿颊留香,也是消暑解热的佳品。

洋香瓜是密瓜的品种之一,不但香甜可口、品质绝佳,且外型美观,在一饱口福之馀,还可供人观赏。洋香瓜营养丰富,除了含蛋白质、脂肪、钙、铁之外,果肉以维他命A及维他命C含量高,堪称为果中珍品。

位于峇株巴辖龙工业城一间制衣工厂后,隐藏著温室培育的洋香瓜园,负责人赵杰龙(27岁)在台湾国立屏东科技大学修读农园系,毕业回国后,在菜园工作一年之久,之后尝试利用本身的经验及知识,找人搭建温室,使用直立式栽培模式来种植洋香瓜。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透露,他是在2年前开始栽种洋香瓜,当初因对农业感兴趣而决定投身此行业,虽其中经历了许多波折,但仍坚持从中摸索及慢慢从前辈那儿学习。

节省空间少害虫

“果园栽种的洋香瓜乃源自美洲的品种,此品种之所以适合在大马栽种,是因为来自美洲的洋香瓜能与我国热带性气候相容,因此适合种植在我国。”

他解说,采用直立式栽培模式所种植出的洋香瓜,果实大小差距不远,外观皮色匀称美观,而且也因植物是向上发展,所以较节省空间,加上温室栽培能控制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如不外光照及气温影响,还有虫害也较少,因此果子品质较好。
    

洋香瓜除了果肉多汁香甜外,也特别爽脆可口。
洋香瓜除了果肉多汁香甜外,也特别爽脆可口。

“洋香瓜发源地有来自不同的地区,如泰国、菲律宾、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区。由于所栽种的洋香瓜口感较为清脆,糖度最高可高达17度,加上其外皮是金黄色,我也因此取名为‘黄金瓜’。”

赵杰龙进一步解释,采用直立方式栽种,会让洋香瓜支撑著绳子生长,果子全面均匀吸收阳光,外皮自然也变得更好看,因此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询及直立方式会否让洋香瓜的收成增加,他指出,直立种植方式会比土耕法种出更多洋香瓜,不过为了种出更好品质,他只让每个种植袋结出1至2颗果实,每颗果实的重量通常介于1至2公斤。

“我所栽种的洋香瓜除了在本地出售之外,也销售到新加坡。本地的市场价格每公斤介于12令吉至16令吉。”

他坦言,洋香瓜的价格会比其他蜜瓜价格来得高,但他强调的是高品质及低农药,加上其使用温室及滴灌式技术来栽种,因此种植成本相较起来会较高。

滴灌技术 准确控制施肥

赵杰龙采用滴灌技术来栽种洋香瓜,将一定数量的水和肥料一滴一滴地输送到植物根部,上述技术提供一种可准确控制的灌溉与施肥模式,确保农作物的水分与养分需求,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善用有限的水资源。

赵杰龙使用模具,种植出心形的洋香瓜。
赵杰龙使用模具,种植出心形的洋香瓜。

他透露,上述技术是参考以色列所发展出的“滴灌”技术,以色列是极度缺水的国家,大部分国土是沙漠,为了省水因此通过滴灌技术,把水直接送到植物根部,一点都不浪费水在泥土,不仅让当地农户们获益丰厚,还改写农业灌溉的定义。

“滴灌技术就是在植物根部土壤铺设水管,并在管侧开眼,配上微型开关,让水流通过管线和滴头,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清水及肥料,一滴一滴几乎毫不浪费地输送到植物根部,就如自来水和电流通过管线进入千家万户一样。”

不过,赵杰龙坦言,滴灌技术还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如制造塑料管、接头、滴头和过滤器的材质,要保证在烈日暴晒和风沙侵袭下不损坏及不堵塞;此外,制作滴灌技术的初始成本高。

他表示,上述技术是未来的趋势,不仅可减少土地上的杂草生长,地面上也因不会积水而变得比较卫生,基本上蚊虫及苍蝇的数量也甚少,因此可谓省时亦省人力。

尽量减少喷农药

“使用滴灌技术可以定时定刻自动灌输水分及肥料到植物的根部,并依据天气及根部的需水量,一天灌输至少3次。”

赵杰龙表示,该果园是依据植株的病害和虫害影响程度来喷洒农药,若情况严重就一周一次,至于接近收成的当月,就会尽量减少喷洒农药,以防药水残留在果实上。

赵杰龙采用滴灌技术,将一定数量的水和肥料一滴一滴地输送到植物的根部。
赵杰龙采用滴灌技术,将一定数量的水和肥料一滴一滴地输送到植物的根部。

养殖蜜蜂授粉 提高产量质量

若没有蜜蜂来传播花粉植物就无法结果。赵杰龙在温室外养殖蜜蜂,让蜜蜂协助完成授粉任务,提高产量及质量。

“虽然人工授粉也是个很好的方法,但是人工授粉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效率也是非常慢,如果是大面积的农业产地,人工授粉可能会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消耗的人力和物力也是非常大,且这么长的时间很可能就耽误授粉的最佳时期。”

赵杰龙透露,成功授粉约8天后,幼果发育成如鸡蛋大小,此时选择发育状况、外观及果型良好的果子,以吊钩由果梗处吊于瓜网上,或以布绳由果梗处绑在杆上,待选定果实悬吊完成后,再将其馀果实剪除。

他说,洋香瓜一般需要75天才可收成,若天气非常炎热,果子会提前约3天收成;反之,若是遇到雨季,因果子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将拖延收成时间。

“今年中,我尝试使用模具种植出方形和心形的洋香瓜,目前还未推出市场销售,希望能获得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