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造成马来西亚原生种斗鱼的自然栖息地大幅缩小,生存受到威胁,令从小热爱养殖斗鱼的吴家杰,决定扛起人工繁殖原生斗鱼的重任,以期这种小型淡水鱼,不会走向灭绝的命运。
现年53岁的吴家杰在早年斗鱼是风行的休闲娱乐活动时,与诸多的孩童或青少年一样,都喜欢在沼泽区捕捉斗鱼,再三五成群聚集,观赏斗鱼互斗。
然而,他发现到,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著屋业和工厂蓬勃发展,沼泽地逐一被填土成为建筑工地,我国原生斗鱼的生存环境一个接一个被摧毁、消失。
因此,为免大马原生斗鱼有朝一日在这片国土消失,吴家杰在两年前开始,以保育原生斗鱼为出发点,大量人工繁殖原生斗鱼。
吴家杰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五六十年以前,沼泽区遍布国内各地,捕捉及观赏斗鱼互斗,成为许多男生的主要消遣活动。
他指遗憾的是随著地方上屋业及工厂蓬勃开始发展,乡区迈向城镇及城市化,使原生斗鱼栖息地大幅减少,即使一些沼泽还“幸存”,却因环境污染而使斗鱼无法生存。
“时至今日,我国原生斗鱼的生存已面临竣的考验,可是却极少人关心这项问题,毕竟斗鱼没有食用价值,也不再是流行的消遣活动,也不比暹罗斗鱼美观。”
他道出,本身一直以来也为原生斗鱼失去栖息地而无奈叹息,至于决定人工繁殖斗鱼的因缘,则始于2年前的某一天,当他携妻儿前往一个原本还有斗鱼的沼泽区,准备让孩子感受捕捉斗鱼的乐趣。
“我们抱著极大的兴致抵达该沼泽区,可是最后却感到无比的扫兴,因为该沼泽区已没有了斗鱼的踪影,相信主要是水质受到污染,使斗鱼难以生存。”
当时,其孩子看见他一脸失落,即说道原生斗鱼濒临灭绝,何不以家里养著的斗鱼,繁殖斗鱼的后代。
他坦言,孩子的提议令他受到启发,决定展开人工繁殖大马原生斗鱼的作业,以免下一代谈起斗鱼时,浮在他们脑海中的斗鱼形象,只是暹罗斗鱼,忘却了马来西亚的原生斗鱼。
这两年来,吴家杰已繁殖了数批的原生斗鱼,并觅寻适当、人烟罕至的地点释放部份斗鱼。
“物色适当的释放地点颇煞心思,包括必须是有缓流,有树的阴凉沼泽区,水内不可以有生鱼,以防斗鱼遭吞食,同时,还需顾虑有关地点会否被很快被发展,以免白费心机。”
原生斗鱼苗生存率低
人工繁殖的马来西亚原生斗鱼,存活率不高,一批卵或最高只有10只幼鱼能够顺利成长,所以繁衍原生斗鱼不是件简单的任务。
吴家杰告知,繁殖斗鱼时只需将雌雄鱼同置一缸,再放一些浮萍及水草,尽可能布置得像自然环境。
他指雄鱼发情时,以口中的黏液包住从水面吸入的空气产生气泡,再从嘴里吐出,数十个气泡团相互黏在一起,成为一个育苗巢。
“筑好巢后,雄鱼就会寻求与雌鱼交配,过后雌鱼会产下数十颗卵,这时,雄鱼以嘴衔接鱼卵,用嘴里的黏液包住,再黏在泡巢上。”
他补充,鱼卵只需3至4天就会形成幼鱼苗,这时,需取走雌鱼,以防幼鱼苗被吞食,再过1周左右,当幼鱼游离气泡团,则可移走雄鱼。
“然而,幼鱼苗生存率机率不高,一批卵平均只有二三只能顺利长大,最高也仅有10只能生存下来,而幼鱼熬过二三个月后,初具成年鱼形,生存率才会稳定,5至6个月的斗鱼就具战斗力,才算是成年鱼。”
他说,长大后的斗鱼,部分野外释放,部分则作为鱼种,人工饲养的斗鱼,寿命在1年半至2年。
经济价值低 面对灭绝命运
马来西亚原生斗鱼不仅逐渐丧失自然栖息地,更因缺乏经济价值,鲜有人原因进行人工繁殖,所以才导致未来面对灭绝的命运。
吴家杰表示,大马原生斗鱼长度1寸半左右,鱼鳞呈深录色或深蓝色,尾鳍和臀鳍有红色边缘,尾部圆形如扇,惟论色泽绚丽与变化,皆逊于暹罗斗鱼。
“暹罗斗鱼有鲜红、蓝色、绿色、紫红色和杂色等多种色彩,尾巴也有不同形状。”
至于战斗力,他指暹罗斗鱼战斗力更为持久,开战时无比凶狠,所以若让暹罗斗鱼及大马原生斗鱼相斗,一般仅过二三招,大马原生斗鱼就会弃甲而逃。
“同时,暹罗斗鱼对水质要求相对低,更易繁殖,幼鱼生存率较高,而且好斗又耐斗,深讨玩家欢心,所以一般水族馆更乐意繁殖暹罗斗鱼,或混种斗鱼。”
鉴于此,他感叹道在商言商,不是很多人愿意花费心神,繁殖缺乏经济效益,每次只有两三条存活的大马原生斗鱼。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