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个月前,曾在某个社交媒体上看到2张图,第一张是以3、40年代作为背景,当时人们低头看书月报候车,而另一张则是现代背景,现代人也是低头候车,但手里拿著的物件从书籍换成了手机或平板电脑。
虽然我暂时搜不回原帖,但网民在帖子下的讨论也很回味,一批网民调侃“都是低头族”,另一批网民却感慨过去人民看书看报纸吸取知识,现在却玩手机,玩物丧志。
随著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及上网的便利,越来越多人成为了“手机奴”,也衍生了很多调侃及吐槽的漫画,比如:大家在家庭餐叙低头玩手机、美食上桌后,人人先举手机拍照等等。
但调侃归调侃、吐槽归吐糟,在大数据的时代,很多人都难以拒绝智能传播,因智能手机上网的便利化及个性化,已经慢慢改变了一贯接受或发布信息的方式,但因自制能力欠佳,终日成谜在网络的花花世界则是另一个问题。
在最初发明文字及印刷品之后,也有一种说法是人们一旦依赖文字媒介,就会影响到记忆能力,所掌握的仅只是记录的文字,而不是实际掌握到的知识;而今,这个时代却有了一个新的隐患,就是“网络搜索依赖症”,担心人们到了不记忆及不思考的阶段。
从媒介环境学角度来看,智能传播的出现相等于媒介的进步,受众因此做出某种变化,这也是延续口语文化、书面文化、印刷文化及电子文化后,再出现的一个新媒介演变与行业变革。
这就像刚过去的423世界阅读日,媒体对书香日的报道亦不再停留探讨国民阅读率或阅读风气,而是做了很多关于书店的转型、纸质书与电子书的采访或专题探讨。
虽然从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开始,就不断有学者预言印刷品与纸质书有终结的一天,但环顾全球各地,这一天尚未到来。惟目前来看,电子书的崛起已是一个趋势,许多电子书商也开始导向深度阅读,低头刷手机、平板不一定就玩物丧志,只是转一个平台,在低头地阅读经典。
实际上,对许多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纸质书及电子书只是不同的体验,留恋阅读纸质书的同时,也不介意电子阅读;但对不喜欢阅读的人来说,在电子化的时代,或将与“阅读”这两个字渐行渐远了。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