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的周末,心血来潮携伴去看了近期热辣恐怖片《IT》。早在中学时期,学校长假开始,便会一直狂看很多新旧电影,当时还是用PPTV软件观看,这期间看了第一版本(1990年)的《IT》,时隔多年仍有印象,黄雨衣、红气球、地下道、小孩子……这电影也算是我看过最长的恐怖片。
除了后半段“被消失”外,整体来说是不错的,惊吓程度高,心理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虽然没看过小说,但还是很佩服剧情的设计,浓妆底下的小丑成了小孩的梦魇,现实中的小丑面向小孩,将快乐带给他们;而“它”也需要小孩,需要他们的恐惧,然后吃了他们换得生存。超自然现象的发生,直逼小孩心里恐惧,只有小孩看得见,大人们似乎视而不见。
7个小孩除了面对著小丑的侵扰,他们其实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或说是童年阴影,如弟弟的死亡、父亲的占有欲、病菌带来死亡、霸凌与不自信、惧怕小丑等。小丑将恐惧具象化,直戳他们心理层面,他们组成了“loser club”却联合起来对抗“它”,面对各自的恐惧,互相信任,让勇敢作为武器,终于击败了“它”。但27年后,“它”又会再出现。
小孩的世界与大人的世界的对比。电影里,大人看不见小孩的恐惧,运用著“这是为你好”的口号来限制约束你的行动,命令你应该要怎样做才对。这让我想起电影《Inferno》兰登教授说的,世上最恶的罪行,都是以爱的名义包装。大人的冷漠,镇上的人消失却无动于衷,让孩子们不得不靠自己与相信朋友,间接成为查出真相的动力。
关于抉择,最后的交易。“它”说,我不要你们全部人,我只要Bill而已,过后我就沉寂不出现,你们过你们的幸福生活。他们给了狠狠的拒绝,清楚要的是什么,即小孩不失踪,我们要回朋友。他们拒绝牺牲朋友换取一时的安定,而是想永绝后患,无惧面对“它”。
随著对战的胜利,“它”掉入深井暂且告一段落。他们也摆脱了内心的恐惧,也不再是loser,而是lover。面对恐惧之时,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逃避,不断轮回当中;要么面对,是否能克服则是另一回事,但勇敢确实是有的。
据悉,小丑团体曾提出抗议《IT》的出现,恶化小丑的形象,令小丑行业大受打击。也出现了“小丑恐惧症”来解释,人本就对与自己相似的东西会产生抗拒,尤其夸张的装束凸显五官(非常人面孔)、小丑脱序的举止、难揣测的神情。这是心理层面的问题,作家或有意无意利用这点做小说素材,也是无可厚非的。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