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政府上台过了两个月,纠正了许多前朝的措施和弊端,如取消了消费税、搁置或检讨了数项大型基建工程、对一马公司丑闻展开调查及采取行动,也简精行政体制,革除或辞退了一些政府高官,为体制的改革铺路。

这些在落实或建议中的体制改革包括:让反贪会、选委会、人权委员会、总检察署等重要机构独立运作,脱离过去依附在首相署之下,直接向国会负责;废除一系列的恶法、设立政治献金法案、恢复地方选举、承认统考文凭等……

然而,从财长林冠英发中文文告、总检察长汤米汤姆斯使用英文,引起的非议,指希盟政府边缘化马来文,到青体部长赛沙迪被指聘用“同性恋新闻秘书”风波事件,显示我国社会虽然经历了政权的替换,开启了政治改革步伐,但社会上的保守及反动的力量依然强大,国家的转型,观念的改变,依然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毕竟,509大选时,众志成城,政治海啸推倒了国阵的长城,但民间在改革议题上,并没一个共识。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多元社会里,不同的族群会有不同的追求,而任何改革必将牵动社会权力关系的变化,进而带来社会价值和文化的改变,这对既得利益者带来冲击,也必将引来反击。

因此,新政府在改革和完善现存制度问题时,除了需顾虑社会保守一群的感受,避免保守、反动的势力,利用此契机反噬改革的力量外,也面对著先后次序、轻重缓急的抉择。所以,这不只是一场价值的争夺战,也是一场权力的博弈战。

就如当代杰出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赫绪曼(Albert O. Hirschman)所言,每一次的进步潮流,都无可避免遭遇到“反动的逆流”,当下的希盟政权虽开启了体制的改革,但从政治改革到社会转型,我们还有一段漫长之路要走。

林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