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比率多寡反映族群在政治强势与否,在大马这个多元种族社会,毋庸置疑首推马来族群占了绝对的优势,反观华裔和印裔人口比率逐年下降,令这两大族群显现隐忧。
若族群人数逐步下跌,何止政经文教领域发展受冲击,所掌控及拥有的优势也逐步消失。
大马华教如今正面对此窘境,一份由教总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华小学生人数这10年来,每年下跌。
报告指出,2018年的全国华小学生人数共51万8543人,相比在2008年的63万572人,减少11万2029人,大约17.8%换句话说,从2008年至2018年的11年期间,平均每年减少万名学生,面对如此状况,华裔部长和华教人士如董教总应群起省思,以制订应对的方式。
如果华裔族群人数强盛,也意味筹码强大,在争取各方面的权益也占先机,可惜事实已非如此,华裔人口从建国独立的超过30%剧减至当下的22%,这也难怪无论是前朝的马华或民政,到现今的希盟行动党,在争取华教权益特别是兴建新华小的课题,总是陷入困窘,难以讨好。
综观到底,这都是华裔生育力大幅度下降所造成的政治薄弱有关,因此以土著为主的政党、马来政治人物、土著组织等一再把多源流教育当作鼓动族群情绪的工具,来体现他们在维护土著权益的立场,使华教被摆上台面。
首相重提宏愿学校,土著大会更通过成立单源流教育体系的提案,对多源流学校体制构成一定的潜在威胁,也进一步冲击华小的正面发展。
令人心寒的是,有希盟领袖发表土著大会纯为土著而举行,所提出的建议并不能代表政府的立场,并不会引起族群冲突,这点著实不敢令人恭维。
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土著有权这么做,他们并没有公然的和其他族群搞对抗,而是为土著本身的未来方向和斗争制订明确的方向,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土著应自强,摆脱拐杖向前冲。
土著通过大会自我思考改变的当儿,大多数的华裔族群还感觉自我良好,还在享受著变天后的激情,若不思进取,难以想像华裔的地位将如何演变。
就好像董教总长期以来的斗争,盼政府言行一致,以新思维重新制订多元开放,公平对待母语教育发展及国家教育政策。但事实是,如果华裔族群的人口在未来还是下跌,我们又有多大能耐可制衡政府的决策?又有多少政府决策者会细心聆听我们的诉求?
华裔要如何改变这种窘境,可能必须回到原点,其中一个策略是提高华裔生育力,增加人口比率,暂时把所谓的人口素质放在一旁,必须回到根本,壮大华裔族群人口,才能增长华裔政治势力,或有机会力挽狂澜。
大马华裔要在多元社会继续站稳立场,要有主导性地位,部长或领袖应积极思考,制订谋略,带来改变,这样才有望和其他族群平起平坐。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