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食物的保存,可让人们透过食物了解节日的由来,以及看见文化的传承,尤其在大马这个多元的国度里,食物之间的碰撞、变化,以及融合,更为丰富激烈。
今年的开斋节与端午节落在同一个星期,老王的新村里除了有华人粽子的踪影,在巴刹里也看得见马来粽的影子,原本风马牛不相干的节日与传统食物,却在这星期里相遇了。
孙子学校里的马来同学邀请他在开斋节到家里做客,玩烟花吃美食,还拿了青包,在端午节那天,孙子也吵著老王买了些烟花,说是要邀请马来同学来家里做客,玩烟花过端午节。
“爷爷,我去了同学家的马来新年,我也要邀请他来家里玩过端午节。”
老王哭笑不得,耐心的解说著开斋节不是马来人的新年,只是大扫除,穿新衣的形式有点类似,但不是新年,开斋节只是友族同胞庆祝斋戒月的节日,他们早上会去清真寺敬拜,过后有的人也会去扫墓,然后回家向长辈忏悔,而且派青包的习俗,也是从华人的派“利是”演变的,唯一不同的是,华人结婚了才会派红包,而马来同胞,只要有工作了,有能力了就要派青包给后辈,而马来人的新年则是回历新年(Awal Muharram)。
端午节除了用粽子纪念屈原,也有吴越族的划龙舟,当然民间也不少得在门外挂上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和龙船花等植物辟邪及驱除瘟疫,你看奶奶就在门外悬挂了艾草,说著老王就指向了悬挂在门上,轻轻随风摆动的艾草。
而在厨房内,老王的老伴则在忙著裹粽子,包豆沙的、咸肉的,各式的粽子,只为了满足周末归来过节儿女们的味蕾。
看著厨房里各式各样的粽子,老王不禁想念起前些年在马六甲吃到的娘惹粽,甜甜咸咸的口感让他回味无穷。
而老王却更加佩服马来粽子的包裹方法,马来粽子分作三五只绑成一束,以便提携和计算,不过从头至尾无须任何绳子绑扎,而且还有余叶可供绑束,这比起华人的粽子,无疑省却了不少功夫。
两粽的相遇,让文化交融,老王此时躺在玄关的“懒佬椅”上欣慰著,能在马来西亚出生真好,扇著竹扇子,闻著厨房传来的粽子香,老王继续给孙子说著不同的故事。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