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取自网络)

女学生把老师叫成“阿倌”而引爆后者怒火进行体罚,甚至还闹上社交媒体。事件成为新闻后引发两极化评论,有者力挺老师维护师者尊严,有者则认为体罚过重,让女学生伤痕累累。然而力挺老师者尽管数落女学生目无尊长“该打”,但女学生身上的鞭痕总是叫人触目惊心。

若依照教育部体罚指南,老师显然已违返了体罚条规,相信他难逃遭教育部对付。事件发生后,女学生被人“起底”,图片社交网站户口遭人转发,不支持的网民们对其进行数落,反映网络霸凌真实上演。

此次事件的爆出,源于女学生亲友将师生双方对峙场面录下放上网,要求网民“评理”。有关情况曝露出社交媒体发达之下的一种畸形发展,发布者将事件放上网企图制造群众舆论施压,却不知社交网站资讯是双刃剑,如今尽管有人声讨老师,却也不少人去指责女学生行为不端。可见,将事件在网上曝光,很有可能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教育部长马智礼在事后呼吁民众勿再分享此次纠纷中的师生图片,这十分明智。因为事件若继续延烧,对双方都不是好事。目前来看,涉事老师获得前学生力挺,显示他在教学工作上尽心尽力,如果因此次事件而扼杀他的教员生涯,对杏坛来说十分可惜。相反地,女学生仍未成年,若未来的日子里就要披上各种身份标签过日子,可能对其身心将有所影响。

此次事件中,对老师、女学生或家长各踩上一脚没有意义,未来如何避免再发生类似情况,才值得民众探讨。此次事件源自女学生称呼老师为“阿倌”,显示多元性别教育应获得推广。长久以来,多元性别教育遭民众忽视,甚至认为离经判道,以至于如今“阿倌”、“男人婆”、“娘炮”、“同性恋”等成为贬义词。

实际上 ,在多元性教育中,强调的是人的差异不该只以生理性别来做二元划分,反而强调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在性别认同的光谱上,每个人可以在性别、性取向、性别气质上有不同的选择。学习了解每个人在性别认同上的差异,不表示你的性取向就会有所改变,因为不管男女,本来就有与生俱来自我探索感情的能力,旁人无法也不可能改变。

因此,强调多元教育,为的是教导孩子们了解不同的性别特质,最终达到互相尊重进而减少伤害。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发布研究报告,除却生理特征之外的性别认同选择,并非是一项精神疾病。

成年人如你我不应该以异样刻板眼光看待不同性别认同的群体,进而对其产生鄙视,最终影响下一代学习自身行为,对该群体做出羞辱与嘲笑。多元性别选择来就是社会中客观存在,如今是我们来正视有关课题的时候。
 

萧德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