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马哈迪、民兴党与公正党,无法就希盟+首相人选达致妥协,意味著希盟+欲在短期内重返布城的大门已掩上,希盟+更有可能因此而分裂分化,让国民联盟高枕无忧,执政到下一届大选。

希盟另两个成员党,行动党及诚信党虽支持安华任相,但权宜上也不排斥“马安配”:即马哈迪三度任首,配上安华为副首相,并在半年后交棒的建议;但安华及公正党已拒绝“马安配”。这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马哈迪在交棒课题上的“前车之鉴”,安华及公正党已无法信任马哈迪。

显然,安华试图在不依靠马哈迪身影下,走出自己朝往布城的“康庄大道”,这也是自1998年安华被马哈迪革职下野后,一路来的方向。

当年,安华下野后发起的烈火莫熄运动,牵动著马来西亚政治,尤其是在野政党的合纵。从替代阵线、民联到希盟,就显示了安华在聚集在野党力量的作用,但从1999年大选至2013年大选,历经4届大选的起伏,安华或其领导的在野阵线,依然无法跨过巫统以马来主权及宗教筑起的防线,只能在否决国阵或巫统的2/3国会优势上徘徊。

来到2018年,在结合马哈迪及土团党的力量下,希盟才一举攻下巫统的阵地,终结巫统/国阵主导了长达60多年的政权。然而,接班人的安排,尤其马哈迪在交棒给安华课题上的反复、不明确,让希盟内部分化,加上巫统及伊党在外的伺机而动,进而酿成了2月的“喜来登”政变,让慕尤丁及国民联盟从中崛起。

随著马安配的破局,7月国会对国民联盟不信任动议,还有能动性吗?在野的力量:希盟、马哈迪派系及民兴党,要何去何从?

面对著国民联盟,希盟、马哈迪派系及民兴党如今还是同路人,但如果无法对来届大选的首相人选、权力分配妥善安排,又如何全力的备战可能举行的闪电大选或下届大选?尤其在巫伊磨合后,国民联盟强大的马来基本盘下,相对多元、开放和包容色彩的希望联盟,还能有希望攻克半城乡的巫伊保垒区吗?

无论如何,政治是可能的艺术,面对著旧政治的回朝,马安配的破局,可能也为大马反对政治提供了契机,超越马哈迪,甚至走出安华的格局,创造新局。

林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