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选硝烟弥漫时,种族关系都会升温被用来炒作,尤其我国落实已久的多源流学校体制,从国家独立开始就一直被统治阶层视为眼中钉,希望通过落实教育最终目标,把国内学校全改建为国民学校,统一国语授课。
政治人物也许不明白,从祖辈开始推动教育最终目标以来,有哪一个大选年,多源流教育不就是政客用来凝聚人气和选票的工具?只是今年土团党青年团建议废除,反而伊斯兰党青年团反对废除,并建议提高国语水平。
其实早在1990年代,当时的教育部长就已将国内多源流学校,从原本的国民型学校转变为政府资助学校,政府已没义务照顾多源流学校,所谓的政府资助学校在面对经营不当或财务状况时,随时可转变为政府学校。
即便如此,华校在迈入21世纪初,依然获得蓬勃发展,学校也越建越大。许多华文小学,即便属于全津贴学校,其校地属于政府,而董事部继续向华社筹款建校。这跟早期的华教先贤,在维持校地主权上态度已不一样。
土团青年团长发表应该废除,或逐步废除多源流学校体制一事,以政府的权力而言是轻而易举罢了。不过,要是多源流学校有一天完全消失,试问土团、巫统或伊党的政客在大选造势时,还可靠什么炒作来提高支持率?
多源流学校体制在我国独立前已存在,尤其是华校在殖民地时期,由于华社先贤动不动就毁家兴学,导致英国殖民地境内除了英文学校,就以华文学校居多,可谓比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学校更早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不管政客如何玩弄教育问题,多源流学校在63年来,已为国家栽培许多人才。可能友族同胞认为华校虽强调三语并重,但华校生整体的国语水平其实不怎么样,最大问题在于判定多源流学校导致各民族之间无法融合。
政客也许不清楚,我国并非世上唯一拥有多源流学校体制的国度,因为远在西半球的加拿大国境内,就存在英语和法语的两种语言体制的学校。然而,不喜欢说英语的,跟不喜欢说法语的,都不会否认自己就是加拿大人。
多源流学校的教学语言,其实是方便语言能力差的学生能够吸收新知识,也有助国内教育普及化。至于前首相敦马所提倡的“英化数理”政策,其实属于精英式教育,他可以直接获得最新的知识,但无助落实教育普及化。
政客应反省,国家60多年来的教育出现什么问题,为何马来友族家长选择让孩子到华小或宗教学校受教育?同样的,也应思考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各族在看待事与物上出现分歧,勿因政治斗争而牺牲多源流教育体制!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