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的新冠肺炎病例依然高居不下,但从全球层面而言,随著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家开始陆续为民众接种疫苗,也意味著抗疫来到了隧道尽头,曙光乍现,春天也不会远了。

当然,全球78亿人要在短期内,都接种上疫苗,绝对是不可能,这当中会有优先秩序,甚至分配的争议。一些报导和研究也估计,在疫苗分配上,高收入国将比低收入国更早完成疫苗接种,这时间上的差距,至少半年或以上。

一些分析就指出,按照现有的进度,欧美等先进国家或地区,很大可能在明年3月前就能完成高危人群,如前线医护工作人员和老年人的接种,接著在上半年就能覆盖所有人口。

这也意味著,社交隔离等疫情防控措施,会先在先进国家如欧美地区逐步放松,甚至解除,进而让经济加速的复苏。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国家,很大可能才开始大规划的接种计划。

如依据报导,我国虽拨出30亿令吉来订购疫苗,以让七成人口接种,但截至12月头,只订购了640万人份的疫苗,即占20%人口,其他份额还在与疫苗公司商谈中。反观,同时期,美国人口3.3亿,却已预订了8亿支,假设一人两剂,也相当于覆盖了全国人口。按照世卫组织的推算,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要有群体免疫,即大比例人口拥有免疫力,接种人口需达七成。

尽管,世卫组织为确保疫苗的公平分布,推行了COVAX(全球新冠疫苗分配计划),但其只能保障2021年年底之前,把20亿剂疫苗分发给参与成员国,覆盖其20%人口,这对发展中国家数十亿人口而言,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当然,分配的不均,除了涉及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之外,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来也面对著医疗体系的不完善,如缺乏疫苗分配系统或保存设施等问题,进而导致在疫苗普及上,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会有时间上的差距。

这也使两者在经济复苏起跑点上,有前后之别。最终,这会否形成全球经济“冰火两重天”现象,即先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开始“火热”,而发展中国家却因还处于防疫的状态,无法走出“寒冬”,进而加剧全球贫富的差距?这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疫苗普及上,需面对的挑战。

林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