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凭一本《小甜回忆录》,于日辰成为香港首位推出实体小说的网络作家,更带起高登论坛(Golden Forum)连载长篇故事的风气,促成往后《一路向西》、《那夜凌晨,我坐上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一狱一世界》等小说和电影的出现。于日辰的成功好像很容易,他在社交媒体却写道:“你需要非常努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

于日辰在面子书上有超过12万粉丝,除了与读者交流,亦不时发表与时事相关的意见,年初香港公布财政预算案,他就写了一篇对综缓福利措施的批评,吸引5000多人赞好。对此,他引述鲁迅的一句话:“一个成功的作家,是不能与时事和社会分割的。”

靠网络成名起家,于日辰深明互联网的力量:“一个普通人即使绝食亦难以引起外人对社会的关注,但如果我在专页写篇关于‘三粮’(香港综援)的文章,就会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个政策的存在,继而知道政府施政上的问题。不论(粉丝)人数是10万抑或20万,我都希望可以利用自己一点名气,让更多人注意社会的议题。”听起来很有典型80后为工作打拼、同时关心社会的味道,于日辰却说:“只是80后尚有一份激情,还有心力去发声,不过过多几年就没有了,哈哈。”

以网络作家来说,于日辰作品的销量一直位列前茅,加上驾驶名车,不少人以为他凭写作获得可观收入,他即加以否认:“我生活不错是因为广告业正职的收入,单靠写书连支持生活都不够。”他以一般出版业的行情解释:“一本书卖80元(约45令吉),假设版费每本分到10元(约6令吉),卖出2000本后扣除制作成本有2万元(约1万2350令吉),但写一本书要花约4个月至半年时间,加上出版社是每半年出薪,未收到钱已经要写下一本了,怎能当全职?”

笔名不断更替 试炼文字功力

在香港卖文为生,生存空间极为有限,陆陆续续出版了几个类型的小说,笔名也改过几回,现在的笔名“于日辰”,来自他其中一本小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也因为他的真名有一个“晨”字。以前曾用“小姓奴”、“2ndJoe”(二世祖)、“认输就真了”、“曹子健”等名字,发表文笔风格截然不同的小说,不断改名为了什么?“不想读者因为名气而追看我的文章,我想试试我的文字和故事本身能否吸引读者”。但是,对网络作家而言,愿意公开容貌者仍属少数,他解释,“如果不公开容貌,很容易被冒认。不过,即使公开容貌,也曾有网页擅自以我的名字开设专栏,将我的文章放上专页推高网页流量”。

父母离异,于日辰不愿多提童年,但谈到写作,他还是讲了这么一句,“是受父亲影响,对写作的其中一个坚持,是一定会用书面语。”另外一个开始写作的原因,他说是反叛心态,“我2002年已在高登出没,当时看别人写的故事很差劲,心想自己绝对可以写出比他们更好的故事,而且在高登‘蒲’,很清楚他们想要什么类型的故事,最重要是够‘咸湿’和浅白。”

初写政治文 乏人问津

他说,其实一开始在高登写政治,但乏人问津,“我在大学读社会学,写自己在行的东西,但当时高登未兴起讨论政治,根本没人看”。2006年,他第一次在高登以“中出即飞侠”之名发表第一辑小说,“第一次写,完全没有剧情,总之从开始到结尾都是色情,要引人注意”。

2011年出版第一本小说《小甜回忆录》,那时已经不是“出书”的黄金年代,于日辰在小说网上载自己的作品,曝光率也高,却还是想出书。“我自问是一个受传统教育的80后,即使在网上发表小说,网络世界包罗万有,但是我对真正的书本始终有一份渴望”。写一本书对他来说,除了是寄托,也是一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