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为庆时刻将自己的体能和心理素质保持在最佳状态,“就是随时可以去比赛的水准。”他的日常训练包括一星期平均跑1200到1400楼层,加上路跑、骑脚车和重量训练。

运动选手在羽球、壁球、跳水、脚车等项目上的优秀表现让马来西亚扬名国际,尤其拿督威拉李宗伟和妮科大卫曾长时间盘踞羽球和壁球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两年间,本地高塔竞速好手苏为庆不断在世界排名里迅速挺进,明天(11月24日)的上海中心国际垂直马拉松赛事后,很可能再为大马夺下另一个世界第一。

3398个台阶,119楼,垂直高度552公尺,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获世界高塔竞速协会(简称TWA)授权为最高级别的240积分赛,是TWA赛史竞赛高度的最高纪录。而目前暂居世界第二,积分领先其他选手的苏为庆若无意外,将在这项比赛后,排名直接晋升为世界第一。

早在2017年受访时,苏为庆就已透露想要成为世界第一的野心,而这一次是他与这个目标最靠近的一次,身为全职运动员,他笑言:“非常开心!但其实我是积分领先,论表现,我之上还有波兰、奥地利、德国、澳洲和日本的选手,去年的上海中心竞赛,我就以1秒之差输给日本选手。”

苏为庆的父母在今年的吉隆坡塔国际竞速赛现身支持,而他也成功在这项赛事中夺冠。
苏为庆的父母在今年的吉隆坡塔国际竞速赛现身支持,而他也成功在这项赛事中夺冠。

高塔竞速的世界排名是以1年中表现最好的8场赛事来计算,苏为庆解释:“不然你参加最多赛事就等于赢了,不公平。目前分数最高的赛事是2年1次的世界竞标赛,接著就是上海中心的240分,至于200分级别的赛事1年大约有4场。我们一般上会主攻这些分数高的比赛。”

拼命!不是说说而已

这两年间,他参加过近50场高塔竞速,有过仅仅输掉1秒的遗憾,“可能我间中无意间瞄了一下时间,又或是稍微东张西望了一下,后来我约束自己,绝不可以再轻易被分散注意力,因为我讨厌没有把自己推到极限的感觉,我不想被那种觉得自己没有尽力的感觉困扰。”25岁的他认真地说:“如果我抵达终点时,没有直接瘫软在地,没有喘不过气,说明我没有尽全力。”

苏为庆的这种拼劲并不是说说而已,有一年参与耐克路跑赛(Nike We Run KL)的半马项目,全程21公里的赛程却在20.3公里时出状况,“我血糖过低,脱水、晕倒,被抬上车,后来送到医院吊水。”他接著说:“其实只要我发现自己不妥时,能停下来稍作休息,就可以继续,至少可以完赛。”但他的性格不容许他这么做,“有些人觉得我这种拼法,迟早会赔掉性命,但事实是,那一次之后,我变强了很多。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去到哪里,知道自己是可以撑下去的。头脑往往很快就叫你停下,但其实还有再推自己一把的空间,只要跨过去就能创造更好的纪录。”

渣打银行吉隆坡马拉松,苏为庆连续8年皆参与10公里项目,诚如他所说,明知道自己会赢,还是照样参与,是为了不断打破自己的纪录。另一方面,路跑的奖金是他的经济来源之一。
渣打银行吉隆坡马拉松,苏为庆连续8年皆参与10公里项目,诚如他所说,明知道自己会赢,还是照样参与,是为了不断打破自己的纪录。另一方面,路跑的奖金是他的经济来源之一。

他坦言:“我是那种All-in(竭尽全力)的人,而且根据计算出来的数据,你明明知道自己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为什么不去拼?”毕业自马来亚大学运动科学系,专研运动和人体的关联、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化学等,他对自己的状态有很好的掌握,而这也是为何他选择从田径转攻高塔竞速的原因。

“身体的局限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去计算和判断,马来西亚天气热且潮湿,长跑运动很难达到世界级的水准。奥运会田径男子5000公尺的门槛是13分钟,大马的最佳纪录是14.08,而我只能跑出16分钟的成绩。就算我再怎么练,最快也只是15分钟。只有到国外,天气比较冷、潮湿度低一点的地方,才可以发挥到13分钟。”他指,自己做过运动心肺功能测试,最大摄氧量(身体每分钟所能消耗氧气的最高值)达到78毫升,相当之高,田径10000公尺可跑出29分钟,5000公尺则只需要14分钟。

“日本大学级别的赛事,5000公尺项目,选手随便就可以跑出14分钟,但大马选手亚运会和共运会都挤不进去,说到底,是环境造成的局限。”他不怕直言:“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但要说2年前把更多专注力放到高塔竞速上,是因为我发现在这项运动里,我有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一。既然有这个机会,我不想只在田径运动里当‘Nobody’(无名之辈)。”

因为高塔竞速活动,苏为庆有机会踏遍世界各地,图为早前到俄罗斯莫斯科参与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垂直马拉松(Ostankino Tower Run)时,在塔前高举大马国旗。
因为高塔竞速活动,苏为庆有机会踏遍世界各地,图为早前到俄罗斯莫斯科参与奥斯坦金诺电视塔垂直马拉松(Ostankino Tower Run)时,在塔前高举大马国旗。

成立协会 培养同道中人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跑不赢”、“输定了”而失去动力,但对苏为庆这类精英选手来说,问题成了“你明知道自己会胜出,为什么还要半分不敢懈怠地努力跑?”他说:“因为不是在跟别人比,而是和自己比,就算我排名第十甚至最后都无所谓,只要我的个人成绩比去年好。”当初信誓旦旦说著自己想成为世界第一高塔竞速选手时,或许曾有人笑他不知天高地厚,如今目标实现在即,他又说自己不只是想成为世界第一,也要求自己尽可能维持住世界第一的位置。

把目标定得太高,不达标时就得面对挫败感,但苏为庆不是那种甘愿坐困愁城的人,“既然要订目标,订得高一点又何妨,好过没目标。而且我并不会因为一次没达成就想放弃,而是就把目标设在那里,一直尝试到达成为止。”他一派轻松地说:“把没达成的看作挑战,今年不行,就明年再来。”身为全职选手,他对自己能跑多久这件事相当乐观,“再跑15年也不是问题,到40岁应该也还可以,只要还想跑,能跑多久就跑多久。”世界排名是一回事,但高塔竞速也不仅仅是追求排名那么“无聊”,苏为庆说:“每个赛道有自己的纪录,我想一一打破这些纪录。而且每个赛道构造不同、有的是转左,有的是转右,阔度、深度、扶手的设置都不一样,有很多细节的计算能让你沉迷其中。”

今年8月23日,他成立马来西亚高塔竞速协会(Malaysia Towerrunning Association),并担任主席一职,以推广高塔竞速活动为己任,“有人会觉得我拼自己的成绩就好了,为什么要搞协会浪费精力,但我很希望这项运动在本地可以发展到世界级的水平,我或许是大马第一人,但谁来接班?我想要有人陪。”他坦言,现时最辛苦的不是训练,也不是比赛,而是协会成立后肩头上的担子。

马来西亚高塔竞速协会在今年8月由苏为庆创立,负责认证及规范本地的高塔竞速活动。
马来西亚高塔竞速协会在今年8月由苏为庆创立,负责认证及规范本地的高塔竞速活动。

“除了编写指南,规范和管制本地所有的高塔竞速赛,还要替相关赛事测量赛道,协助准备所需和提供谘询,但其中最困难是说服高塔开放他们的梯级。”他指,越是有指标性的高塔,对安全隐忧越是在意,“他们有自己的考量,担心成为恐怖分子的目标是原因之一,我们想要这些高塔开放,就要想办法减低各种风险。”

本身是选手,同时又是协会主席,难免被质疑有利益上的冲突,苏为庆这么说:“在本地,我对这个赛事最清楚,我不做没人会去做了,我只能尽可能地减少冲突,以前阵子马来西亚电讯大厦(Menara TM)的比赛为例,赛事前2个星期就开放让选手进去训练,而且也拍摄并公开视频让所有选手能了解情况,所以就算我在那里训练也无所谓。”他无奈道:“而且,再怎么说我都是用自己的脚跑上去的,又不是乘电梯上去。”

参与比赛花费不低 时时面临经济挑战

苏为庆自认喜欢竞争,中学时期是中国象棋和西洋棋好手,后来受姐姐影响参与路跑活动,一开始是为了衣服、奖牌,1年后却跑上了颁奖台,并给自己设定了目标,想在相关项目上为大马争光。

在高塔竞速运动的杰出表现,为苏为庆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机会,包括早前受美国马铃薯(Potatoes USA)邀请配合商业活动,不久前更获马来西亚航空赞助飞往澳洲墨尔本参赛的商务舱机票。
在高塔竞速运动的杰出表现,为苏为庆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机会,包括早前受美国马铃薯(Potatoes USA)邀请配合商业活动,不久前更获马来西亚航空赞助飞往澳洲墨尔本参赛的商务舱机票。

2013年是他首次参与吉隆坡塔国际竞速赛(KL Tower International Towerthon Challenge),但当时只志在参与,“路跑活动认识的一个朋友总是在10公里项目败给我,于是他挑战我参加吉隆坡塔竞速,还定下输家要穿裙完成下一场比赛的约定。”经过1个月训练,苏为庆在2017年的相关赛事夺得亚军,仅落后于来自肯亚的选手。“隔年我滑倒,时间追不回来,今年再挑战,肯亚人输了。”他是今年吉隆坡塔国际竞速赛的冠军。

原先想念生物科技系,确信自己想朝运动领域发展后,苏为庆转为选择运动科学。当初一头热地参与路跑活动,家人曾有微词,“那时候还是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也还没得奖,所以钱只出不进,于是我周末就去当销售员,1天站8小时就为了存钱给报名费。”然而,即便今日已是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选手,苏维庆有的时候还是得自己掏钱买机票和安排行程,“排名靠前的精英选手,积分200以上的赛事基本上都会为我们安排,TWA也会津贴约600欧元(约2763令吉),以这次去上海来说,这笔钱其实足够,还有赚,但如果比赛举行的国家在欧洲,我就要倒贴了。”毕竟是25岁的年轻人,他不禁抱怨:“到哪都一个人,其实挺孤独的,很多时候,买机票、抵达后搭车入城、住酒店、吃东西这些事,我都得自己安排自己进行。”

他感叹,若要被认可为国家运动员,就要隶属相关协会/总会下,“我曾代表学校出征新加坡、缅甸,那时候是作为大马的代表。但那之后呢?我就不是代表国家的运动员了。即便我现在是世界第二,但因为不是国家赞助的,所以也不算。”曾经向青年及体育部出示自己的成绩和一年所需的费用,该部赞助了5000令吉,但也仅此而已。苏为庆为了“登高”,一路上有得也有舍,他自嘲:“我现在的经济状态基本上是能存活一天是一天,有时跟家里人借一点。”但不管怎样,他的脾气一如他在赛道上的表现,就是有点倔,与其选择相信自己能力不及而放弃,他更愿意责怪自己并未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