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娱乐方式多不胜数,似是旧时代产物的戏偶和偶剧却没有因此被淘汰,反之偶艺协会和偶艺节陆续创立、举办。雷志伦2003年成立酷偶剧团,时至今日已17年,也是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幼儿教育组艺术与创意副教授的他说:“偶很神奇,它是无生命的物件,但透过操偶者的操控,就能‘活’起来,发挥不同角色的个性。”

偶的用处很多,教育功能以外,也能运用在艺术表达和儿童心理治疗上。拥有幼儿学前教育及创意艺术双博士学位,雷志伦坦言:“以我个人而言,最想透过偶艺达到教学方面的目标,偶艺活动能协助提升孩子的全能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能运用在生活中。”

虽说现代孩子的学习和娱乐方式比以往丰富,但雷志伦认为,这并不表示偶不再有存在的价值,“孩子喜欢新鲜、多样化、多变化的学习工具和娱乐方式,偶还是有它的特定功能。孩子触摸不同材料制作的戏偶,能认识不同的质感。另外,偶艺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尝试操控偶,激发智商与创意去解决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偶戏的现场演出也能让孩子感受真实的情感,由偶陪伴孩子度过喜怒哀乐的时光,学习正确的人生观。”

他也提到,家长可善加利用家中随手可得的物件作为偶来与孩子对话、歌唱、讲故事,借此了解孩子的心理,建立有素质的亲子关系,“家长也可使用家庭主题的手指偶与孩子互动,这对他们的语言及小肌肉发展有帮助。”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孩子的学习及心理需求,雷志伦也与教育部科技组合作,制作了小学一年级的马来语及数学网上电视偶艺教学,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轻松,而且透过这个方式,孩子们可以重复点击相关影片,直到完全掌握课程的内容。

Q.偶艺是一个科目还是可以专修的科系?制作戏偶和偶剧表演是同步的,还是两种不同的专业?

答:在马来亚大学(UM)、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及国家文化艺术学院(ASWARA)的戏剧系里头,偶艺是一个3个学分的科目。学生学习制作戏偶、舞台、编剧、声调、音效,灯光、排练及呈现偶剧表演。

在本地的大专幼儿学前教育科系里,戏偶则是教学工具,讲故事、唱儿歌,来吸引孩子学习及培养专注力。制作戏偶和偶剧表演兼修的话,学员学到的技能比较多,他们亲手制作的戏偶是独一无二的,会更了解戏偶的功能并爱惜自己的戏偶。表演者或团体也可以从市场上的玩具店、精品店及网购方式取得戏偶来做表演,特定的戏偶费用会比较高。

雷志伦不时受本地和国外单位邀请,带领偶艺工作坊,内容包括介绍偶艺、制作戏偶、制作戏偶迷你舞台、操控戏偶、声调练习、改编故事及偶剧表演。
雷志伦不时受本地和国外单位邀请,带领偶艺工作坊,内容包括介绍偶艺、制作戏偶、制作戏偶迷你舞台、操控戏偶、声调练习、改编故事及偶剧表演。

偶艺活动 有效提升学生的发展

偶艺通常被看作民间艺术,即便没有高深的学术造诣,也能凭经验和技术赢得人心,作为偶艺家,拥有双博士学位的雷志伦可说是少见的高学历操偶师。2003年,他创办酷偶剧团(PuppetKu's Theatre),2015年于霹雳州丹绒马林(Tanjung Malim)成立酷偶屋(PuppetKu House),在推动和维护本地偶艺文化上,可说是义无反顾、不遗馀力,他谦虚道:“学位和技能必须是并肩的,在大学里,我学的以理论居多,要加强操偶和制作戏偶的技能,就要向国内外专业的偶艺师学习,自己也要不断提升,参加研讨会、工作坊和上网学习新知识。”

雷志伦修毕马来亚大学的艺术行政管理专业文凭后,再取得表演艺术系(戏剧组)学士学位,接著考取艺术系(戏剧组)硕士学位,但也是那时候,他发现要在这个领域里找到有所发挥的工作非常困难,于是下定决心将艺术和教育结合,并攻读博士学位,成功走出偶艺教育这条路,他透露:“在马大教育系(幼儿学前教育) 博士班时,我研究戏偶教学来提升幼儿园孩子的情绪及社交发展;在国家文化艺术学院创意艺术博士班时,我研究偶戏表演如何提升学生的智商及创意。研究成果发现,偶艺活动确实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发展。”

2016年,酷偶剧团连同人人人鼓剧场及摆渡人艺术空间远赴波兰参与AnimArt世界偶剧嘉年华,凭《My Tali》(直译为马来西亚之绳)夺得最佳音乐奖。左为雷志伦。
2016年,酷偶剧团连同人人人鼓剧场及摆渡人艺术空间远赴波兰参与AnimArt世界偶剧嘉年华,凭《My Tali》(直译为马来西亚之绳)夺得最佳音乐奖。左为雷志伦。

摒除刻板标签

至于酷偶剧团的创立,雷志伦分享:“2003年到2011年期间,剧团其实没有中文名字,只有‘PuppetKu’,‘Puppet’(偶)和‘Ku’(吾)在本地一般上会被翻译成‘吾偶剧团’。直到2012年,报名参加中国成都第21届国际木偶联合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表格上我只填写‘PuppetKu’,主办单位把剧团名字翻译成‘酷偶’,我和伙伴们觉得这个名字很适合,因为要有冷峻坚毅的心来坚持偶艺这条艰辛的路。”

他直言,基于早年偶经常用于宗教仪式和法术,也偶尔会出现在恐怖电影的情节里,难免会让人们存有迷思,有所避忌,“偶艺很广,要学习的很多,但我认为首要条件是心里要平安,摒除迷思、没有忌讳,清楚自己是要达到教育的目标。”

值得欣喜的是,酷偶屋的所在地丹绒马林在2017年11月的共和联邦青年峰会上被选为世界首个共和联邦青年城,而该计划除了带动经济,也关注教育的发展。雷志伦认为,这将有助于对推广偶艺,他指,酷偶屋已做好准备和其他城市里有兴趣的单位及机构,联办偶艺流动博物馆、工作坊、讲座,研讨会和表演等。

酷偶屋的空间包括展览厅、资料室、工作室及迷你偶剧场,除了收藏本地传统戏偶,也收藏国外的戏偶,2017年开放参观后,吸引了本地及国外的偶艺爱好者前来,其中包括美国、英国、秘鲁、墨西哥、印度、中国和台湾。
酷偶屋的空间包括展览厅、资料室、工作室及迷你偶剧场,除了收藏本地传统戏偶,也收藏国外的戏偶,2017年开放参观后,吸引了本地及国外的偶艺爱好者前来,其中包括美国、英国、秘鲁、墨西哥、印度、中国和台湾。

木偶戏走进社区

回溯自己对偶产生兴趣的那一刻,44岁的雷志伦说:“还在念小学的时候,我偷偷把二哥从学校美术课带回来的手偶拿来玩,印象中偶头是深棕色,穿著碎布制成的衣服,因为怕弄坏,我玩了一阵,就赶快放回抽屉里。念硕士时,才开始正式研究国家图书馆的布袋戏表演,那之后就更对这门艺术感到著迷。”

对他来说,操偶不难,难的是把偶演活,“挑战来自和观众的互动,动作、声音的变化等,而所谓杰出的偶艺人必须能够制作属于自己的偶,也能操偶表演,偶要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表演则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酷偶屋展示及介绍本地不同类型的戏偶,如:皮影偶、掌中木偶、提线木偶及铁枝木偶,这些偶穿上各民族服饰,借此让参观者认识已逐渐被遗忘的传统服装。
酷偶屋展示及介绍本地不同类型的戏偶,如:皮影偶、掌中木偶、提线木偶及铁枝木偶,这些偶穿上各民族服饰,借此让参观者认识已逐渐被遗忘的传统服装。

这些年来,本地的偶艺文化已有相当大的进展,这对多年来热爱偶艺,并且希望有更多人能倾心于此的雷志伦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安慰,“早期只有传统皮影戏在文化与旅游部的推广下在社区及剧场演出,但近期掌中木偶戏、提线木偶戏和铁枝木偶戏也开始从庙宇、中元节和盂兰盆节走进社区、文化街及剧场。另外,偶艺节也有所增加,各领域如国家及州图书馆、国家语言局、卫生部的牙医组、马来西亚环境局、皇家警察及教育部都活跃于使用戏偶及表演偶戏来达到工作、教育及娱乐化的理念与目标。”

透过电邮请雷志伦分享偶艺路上的点滴,比起负重前行的个人心情,他似乎更愿意在字里行间透露这些年来偶艺活动的进展,以及偶艺在教育上所能发挥的作用。或许正是因为能在有成绩时受到鼓舞,在挫败时不放大情绪,才能目标明确地在这条路上坚持了那么长的岁月,一如他所说:“这条艰辛的路,要用沉著坚毅的心来坚持。”

雷志伦博士
◎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幼儿教育组艺术与创意副教授
◎酷偶剧团、酷偶屋创办人
◎马来西亚国际木偶联会(UNIMA)、马来西亚偶艺协会(MPA)共同创办人

 

对酷偶屋有兴趣者,可预约前往参观:

https://laiguofang.com/tours/丹绒马林酷偶屋/

面子书:
Puppetku's Theatre Malaysia
Puppetku House Malaysia 酷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