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作家施以诺:

有一个很爱自己么子的妈妈,她这儿子虽称不上才子、贵公子,但也算生得挺拔、有正当行业。为了儿子的幸福,她从儿子适婚年龄开始,就积极的为儿子安排相亲,并用极严格的多元标准,去评断儿子所交往的女朋友及每个相亲对像;天底下甚少完人,自然没有一个女孩子通得过这样的精挑细选。十几年过去了,儿子始终结不了婚,她这才惊觉大事不对,想减少自己的标准,但儿子早已是个过了适婚年龄的中年男子,而挑人的名声亦早已传遍乡里,让人不敢恭维,使其处境从“挑人”变成“被人挑”。

也有一个能干的职场新贵,从小到大在自己的领域内几乎都是念第一志愿,结了婚之后的她,很在意夫妻之间的分工与权益,一点点小事,就会觉得自己的权益与生涯被侵犯到;且她虽未参与先生的事业,但却积极题点、评论先生在事业上的抉择与升迁进度,让她先生甚有压力。她总是说:“这样才能使他更好,成为一个一百分的先生呀!”的确,但殊不知天下没有一百分的配偶,一百分的婚姻往往是两个五十分的人加在一起互相包容、认同而成。没多久,他们的婚姻越来越冷,她的聪明干练并没有为自己的婚姻加分。

上述的主角,都是“精明”的人,但最后却也都成了“不幸福”的人。这世代强调个人主义,你我会否在不知不觉间成为“精明、但不幸福”的人?值得我们深思。精明不等于智慧,它的本质是“争”,只不过用了比较文明的方式为这样的本质化了淡妆。“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这句话不是要我们当一个浑噩度日、胸无大志的鲁蛇,而是提醒我们,有时过于精明相争,所失去的,反而会比当下所争得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