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要嫁给他吗?”“我们未来能一起生活一辈子吗?”“越接近婚礼,我心情越烦躁…”开始谈婚论嫁,或是正在筹备婚礼的情侣,对于这些内心对话应该不会陌生;有者更会自我怀疑:是不是不够爱才会产生这样的疑虑。事实上,这是婚前恐惧症的症状,从原本欢喜结婚到烦躁、怀疑,都是它在作怪!

担忧婚后责任与生活

现年29岁的黄舒彦跟男友恋爱9年,经历了各种磨合,才决定步入结婚。“虽然在求婚前我们就已经有共识会结婚,但那只是一个讨论,没有确切的日期,并未对心情造成任何影响。”直到定下婚期,她开始感到焦虑了。

“从定下婚期到开始产生焦虑,不过是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尤其越靠近婚礼,我就越焦虑。”本来以为年初决定,年尾结婚,筹备时间很长,殊不知除去每日上班、应付当下疫情,剩下的时间少之又少。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她开始思考很多问题,包括未来搬到他家之后,家务的分配、谁来煮饭的问题、不能只待在自己房间里…“各种问题陆续涌来,最让我不安的是要适应新环境以及身份和责任的改变。”她说:“往后我不再只是我妈妈的女儿,还是人家的媳妇,在意识到这份责任后,我很担心自己是否能融入这个新家庭,又对自己的爸妈感到愧疚。”以前她总觉得有无限的时间能待在家,但婚后就意味著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少了,面对父母的时候感觉有点不一样。

她也开始对婚前婚后的生活做比较,像是拍拖的时候无需对对方的家庭负责任,且能享受自己的“me time”,陪伴父母的时间也多,“但婚后就需要对对方的家庭负责任、需要改变在家的活动时间及活动范围等。”各种焦虑与疑问让她一直处在情绪不安的状态。

黄舒彦列出自己担忧的问题,反复确认是否真的感到害怕,还是因为焦虑而将问题放大。
黄舒彦列出自己担忧的问题,反复确认是否真的感到害怕,还是因为焦虑而将问题放大。

厘清问题、与另一半进行沟通

后来,黄舒彦理解到不能这样下去,需要面对及解决自己内心的各种焦虑不安。“我为自己空出一段时间,列出自己担忧的问题,反复确认是否真的感到害怕,还是因为焦虑而将问题放大。”在写下问题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其实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环境的改变,或有过度诠释,先入为主地认定婚后的生活不好。“在一直反问自己的过程中,我厘清全部的问题。”解决完自己的情绪后,她再与未婚夫商讨一些未来的家务事分配等,希望大家能先达到共识,相互谅解。

“时间也是帮助我面对现实的最好工具,每过一日就更接近婚礼,能逼自己尽早面对现实。”筹备得越多,她越明白这是已经拍板定案的事。当然,婚礼筹备过程中会一直面对新的事情,也可能再度挑起恐慌的感觉,就算解决了现阶段的焦虑,她仍无法完全安心,因为只要负面情绪出现,退缩的想法也会随之而来。“我目前的情绪算是平稳,但不确定会不会在婚礼的前一个月又开始出现恐慌,只能告诉自己很多事情需要等到婚后才能慢慢磨合。”

认清内心想法,选择结束关系

32岁的丽莎(化名)跟男友恋爱12年,却在准备结婚的过程中,看清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最终放弃了这段感情。

“恋爱的过程中,我们的关系一直很要好,偶尔也会争吵,但次维持不久,因为每次无论对错,他都会先道歉,然后就和好了。”她一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症结,直到决定结婚,她刚开始很开心,但越是靠近婚礼,“真的是他吗?”“真的要跟他过一辈子吗?”等疑虑变得越强烈。

“身边的朋友一直劝说,让我别想太多,但心中一直有这种恐慌,担心自己选错人、嫁错郎。”某次,两人因筹备婚礼而争吵后,她静下心来,将这段时间以来的感受一一剖析,发现其实自己不过是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并没有很爱。“他陪伴我走过这么多年,对我的喜好完全了解,知道我的软肋在哪里,即便吵架后也能很快和好。但我们三观不合,很多事情都是他一味地迁就我、配合我,而不是心灵上的高度契合。”

有人说,找一个他爱你多一点的人,好过找一个你爱他多一点的人,但婚姻真的是这样吗?“找到自己内心的想法后,我真的很迷茫,原以为自己不过是电视剧里常演的婚前恐惧症发作,却没想到原来是自己不够爱。我曾设想,若是继续跟他结婚,婚后的生活应该也会过得很好,但我无法接受自己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这样对他也不公平。”

在婚礼的半年前,她决定摊牌,要求结束这场未开始的婚礼,不要将之前的“错”延续到婚姻里。“现在我们再无瓜葛,但我并不后悔,至少我们还能寻找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