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仅仅是读书吸收知识的地方,反而是生活经验的累积、学习待人处事、沟通技巧、了解性格、找到未来志向、发现自己的地方。(档案照)

纵然我国的教育政策鼓励技职教育,然而无论是隶属教育部或者人力资源部的技职院校,收生年限是16岁以上或持有大马教育文凭。

根据全国教师专业职工总会(教专)在多年前进行的一项调查,城市辍学率是1%至2%,乡区的辍学率高达10%至20%,尽管多年后,或许情况也有改善,惟乡区孩子的学习仍需要关注。

数据显示,许多位于乡区的学生在初中一和初中三即辍学,因为赶不上课业,甚至对学术学习不感兴趣,但13岁和14岁的青少年到社会求职未免过早,因此教育部可考虑让孩子有其他选择,不能强迫学生每天到学校,“坐”著等下课。

据悉,中途辍学的原因包括学习没兴趣、家庭发生变故、需工作赚钱养家、结交不良朋友、学校生活不适应、犯案入狱、生理障碍因病无法入学、去向不明、从事不当职业等,所以说辍学生不等于坏学生,如何引导将是关键。

《东方日报》透过各个管道向各源流的学校老师寻求指引时发现,我国教育欠缺了为无心向学少年提供的教育,导致这些学生因未到法定年龄而无法打工觅职,他们就只能在外游荡虚度光阴。若遇到有教无类的老师就有望扭转命运,反之若继续逃学辍学,就等看学生的造化了。

根据一名国中老师的回馈称,这些学生因为媒介语的转换,有者不明白老师所言,有者则跟不上课业开始出现自我放弃的现象,甚至在学校往往制造问题,成为问题学生。

为了保护其他愿意上课的学生,若相关问题学生引起的纪律问题已干扰其他学生,那校方将会记过后再将该名学生踢出校园,或者要求学生转校。

教育部至今并没有特别的管道安顿13岁至15岁且没有兴趣升学的学生,他们只能待在学校,等待被启发的一天。(档案照)
教育部至今并没有特别的管道安顿13岁至15岁且没有兴趣升学的学生,他们只能待在学校,等待被启发的一天。(档案照)

然而,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将问题丢到另一所学校去承担,毕竟,这个13岁至15岁的尴尬期,除了学校,社会是否有让他们可以容身的地方?

根据2018年儿童与少年(就业)(修正)法案自2019年2月1日生效后,15岁以下的孩童仅允许跟随父母工作,15岁至18岁的少年则可以工作,只是他们不允许从事危险工作,否则雇主将受到重罚。

不愿具名的人力资源部官员透露,根据今年2月修订的法案显示,15岁以下的孩童不允许觅职,若在父母的监督下,他们可协助家人工作,或协助家族事业,前提是不影响身心健康。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13岁至15岁少年无心向学,却又无法入读技职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及挑战,所以政府也研究强制规定学生必须就读至中学结束。

据悉,人力资源部于2018年10月15日提呈法案一读,即任何雇佣15岁以下的孩童,若罪成监禁从原本最高一年增加至2年、重犯者最高3年增加至5年;罚款从5000令吉提高至最高5万令吉、重犯者最高罚款可达10万令吉。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7年进行的统计显示,我国有44万500名年龄介于15岁至19岁的少年正在就业,占国内总人口的3%,修改的法令将影响他们。

此外,人资部也建议增设新的条文,将儿童最低的就职年龄提高至13岁,而且只能从事轻松的工作,所谓轻松工作定义为不会危害健康、精神或身体能力;以及不会影响上学。

人资部长已下达指示,若接获投报,任何不遵守劳工条例包括聘用童工者会被采取行动,以确保没人违法聘用童工。

从2016年至2018年间,有5宗童工案,单在去年就有两名雇主因雇佣童工而各被罚款2000令吉。

学生可以从课外活动、体育项目中发掘自身的长处及价值感,并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受访者提供,菩提独中拓展营)
学生可以从课外活动、体育项目中发掘自身的长处及价值感,并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受访者提供,菩提独中拓展营)

贫穷没兴趣主因 辍学原因不一

根据教育局的消息,教育部尚没管道或机制安顿13岁至15岁且没兴趣求学的学生,因此,他们只能在普通学校求学。

他说,教育部旗下学校的学生,在不同地区和社群有著不同的辍学原因,已鉴定的因素,包括贫穷、学生缺乏兴趣、家长不关心、疾病、残疾、能力异常、社会、学习问题和未成年结婚。

“教育部在2018年年6月1日推出高风险辍学生管理指南,协助学校鉴定这些风险群,以有效和系统地关注和监督学生。”

此外,教育部也有意研究强制所有家长让适龄学生必须履行小学至中学教育,若孩子中途辍学或可能导致家长被判罚款和监禁。根据有关法令条文,一旦罪成的家长,最高刑罚为罚款5000令吉、监禁6个月或两者兼施。

值得一提是,在2013年至2025年的大马教育发展大蓝图推动的“零辍学生计划”(PSMC),吸引26.1%的学生重新返校上课。

菩提独中老师 陈国豪
菩提独中老师 陈国豪

技职教育需具语文数学基础

在独中方面,有GTO老师称号的陈国豪认为,技职教育无法提前传授,因为在接触技职教育之前,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数学、语文等基础,所以现阶段是需要加强他们的基础。

他认为,学校可安排学生每3个月接触技职教育,从中寻找他们的兴趣,再让他们了解实际的工作环境。在确定他们的志向后,可让他们在16岁后深入专研。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修车需要计算面积立体空间等,烹饪需要运用数学计算,如烹煮菜肴、多少的油盐、烹煮4人份和烹煮40人份的食材拿捏,都是需要计算的。

“学生也需要了解未来的职场环境,包括喜欢烹饪的学生不喜欢在高温的厨房工作,喜欢机械的未必喜欢双手弄得脏兮兮。”

他说,技职教育可能一学就是伴随一生的手艺,如何让13岁至15岁的学生可这么果断决定他们未来要走的路呢?

“现在的预备班给予社会的刻板印象,即是成绩差的辅助班,其实我认为政府可重新包装及加强预备班功能,并为学生打下语文和数学的基础,包括浓缩小学课程。最理想的师生比例是1名老师对20名学生,如此才可关注学生动向。”

他强调,学校并非解药,父母都无法管教自己的孩子了,不要期望必须面对众多学生的老师在施教后,老师又需面对父母的指责,所以父母的立场又是什么?

这个年龄层的孩子若想要辍学,他都会给予劝告,至少让他们完成中学生涯,而在这几年的转捩点,他会让学生从课外活动、体育项目中找到存在感及成就感。

卡内基培训顾问叶福兴
卡内基培训顾问叶福兴

探索兴趣潜能 给孩子点明路

卡内基培训顾问叶福兴认为,初中学生需要在这个阶段探索自我,通过课外活动、才艺等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中了解自身的性格及长处,并在高中思考升学方向及职业出路。

他说,学校不仅仅是读书吸收知识的地方,反而是生活经验的累积、学习待人处事、沟通技巧、了解性格、找到未来志向、发现自己的地方。

“如参与学校的义卖会,或许一名学生很厉害卖固本,这显示了其口才了得,而且积极不轻易放弃,这就是其强项,或许往后可朝这个方向发展。”

此外,为了引导青少年认识职场动向,他也从台湾引进了一套的兴趣探索卡,从卡中的喜欢与不喜欢选项,引导孩子看见自己的兴趣及潜能。

他说,和孩子谈兴趣,在排除对老师的喜好后,可从学校的科目,以及平时会做的事情中一窥他们的喜好、他们自动自发的事情及热诚来自哪里。

若一些学生因无聊而沉迷网络,那他会从网络中了解孩子玩的游戏、在网络所扮演的角色(领导型、冒险型、执行型或墨守成规型),再从中引导他们看见可以往的方向。

除了学校,家长也可以创造不同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从中体验。

据悉,其带领的课程主要是让四年级以上至青少年的如何提高他们的软实力,包括如何透过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沟通表达能力、执行力及目标感。

生命关怀工作者林润崧
生命关怀工作者林润崧

打救辍学少年 避免误入歧途

面对中学生无心向学而选择辍学后,有者选择打工当学徒,有者则不务正业甚至误交损友而走偏,有者宅在家无所事事而网络成瘾,种种的社会现象需要政府正视,教育部研究强制性完成中学教育、人力资源部修令允许少年打工等,却也何尝不是设法解决问题,然而是否可行?

生命关怀工作者林润崧坦言,在雪州有小部分团体开办“中途之家”专门收容迷途少年,类似概念约在四五年前在政府拨地及提供援助下设立,有一些教会及非政府组织也同时收留一些家暴、吸毒家庭的孩子。

他说,这些被收留的少年可以在园区内进行各式各样的技职培训,然后在特定的时段返家,不过因为缺乏人力物力而不普及。

“因为家庭问题,导致这些少年无所作为,孩子出现宅在家而网络成瘾问题,若不是静态的问题,他们也或将误入歧途,甚至遭黑社会收偏,衍生种种的社会问题。”

他说,我国没有一个机制去追查这些辍学少年的行踪,也没有调查数据无法更贴切的分析,惟他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若整个国家、社会都不承认家庭出现问题,并把问题扫在地毯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无法帮助他们。反之需要意识到家庭有问题是正常的,如何不逃避及掩饰问题,而是正视问题及解决才是关键,否则也是徒然。”

他说,家庭成员出状况,是整个家庭失衡所致,所以他希望推广健全的家庭系统,从发现问题、面对、处理问题,并与问题和解,而政府相关机构则提供更多的平台,让社会看见家庭系统失常所衍生的问题。

据悉,根据约翰布雷萧著作《家庭秘密》提及巴克模式(BACH MODEL),每个家庭有4个基本需求,即生产力、情绪力、人际关系、统合的需求,一旦父母无法提供需求或家庭功能失调,孩子就需要为了调整而扛起原本不属于他们的责任,导致家庭不和谐,进而衍生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