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府获得权力,都会进行权力分配。权力分配的方式会随著各国的成文与不成文规定而有所变化。在这两星期内,马来西亚的权力分配方式,不但引起争议,而且这些争议也在形塑新的分配方式。
不论是希盟已经执政十年的雪州,还是刚刚执政的柔佛,州务大臣都兼管财政事务,结果都引来极大的争议。
许多反对者认为,州务大臣不应该管理财政事务,因为这让州务大臣的权力过大。同时也指出,希盟不论在中央政府还是州政府方面,都不应该让首长兼任“州财长”之职。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这是向来的安排,因此并无多大争议;而且首长如果不兼任州财长,几乎没有可以做的事情。
州权力范围小
这场争议中的最大症结,并非州政府应该如何分配职务,而是中央与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我国中央政府权力很大,从民生基础设施到经济外交,几乎所有的权力都由中央垄断,州属所拥有的权力并不多,这使得如果州政府能够管理的事务不多,如果首长不掌管财政则太少权力。
这些变化,是由于过去的国阵政府在权力上垄断所致。不但通过修改宪法使得各州的权力变小,也必须仰赖中央政府给予的财源才能够有所发展。这样的发展也导致了各州首长不需要依赖当地人民的支持,只需要获得中央政府的支持即可。这不但使得地方无法走自己想要走的路,也使得地方的声音被打压了。
权力分配方式的另一个新争议,就是教育部长的位子。早前马哈迪宣布,教育部长将由自己担任。这宣布虽然引来许多人的赞成,但是也引起许多人反对,认为这违反了早前希望联盟宣言里,有关首相不可兼任其他部长的誓言。马哈迪是否应该兼任教育部长一职引起了诸多的声音,但在24小时后,马哈迪宣布不兼任,并且委任新邦令金国会议员马智礼博士出任教育部长。
民声介入权力分配
在这两起事件中,都可以看到新政权在权力分配时面对了旧时的限制,并且在新时局中打造新的分配权力方式。这里所说的制度不只是宪法和法令之下的成文规定(宪法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方法,以及中央政府中的首相和部长的权力规范等等),也包括了许多不成文规定,例如国阵政府统治下60年来所形成的权力分配方法。
60年的国阵政府统治后,当今希盟政府最主要的师法对象就是国阵(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教材),再加上马哈迪本人就是来自巫统,因此以巫统的方式来处理并不意外。撇开妖魔化或神圣化马哈迪的论述,把马哈迪放入行动者的脉络来看,会发现到,对于这个曾在位22年的权相而言,兼任并非新鲜事。但是他意料之外的是,大家会对此也有所反弹,进而了解必须放弃(也有可能是马哈迪在测试大家,如果没反应就继续担任并扩大权力,但这也是笔者的臆测),并且这60年来的国阵方式已经无法重复了。
但是在变天后,新规定也不断地形成。撇开必须经由更改宪法和法令才能够改变的权力分配方式,在权力分配方式上,人民的声音介入了,而且成为重要的回馈。虽然一些人觉得这样众声喧哗不好,而且正反双方中夹杂了不少情绪与立场,但是其中也不乏理性与详细思考的声音。这些声音,指出了政府在处理权力分配上的不恰当之处。
众生喧哗非坏事
先不论这些声音是否是促成改变的最大原因,但是这显示了权力分配得到了制衡。从长远来看,这不是许多马来西亚人所盼望的,权力得到制衡,人民的声音能够被听到,以及政府必须透明且无法一意孤行吗?
今日这些新的权力分配方式(新的不成文规定中,权力必须分权而不是集权,并且公民公开表达的意见与参与会影响权力分配。这还不包括必须通过修改宪法和法令才能够完成的成文规定),还要耗上很多时间才能成形。虽然这段形成的过程众声喧哗眼花缭乱,但是从长时间来看,这是个新且好的开始。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