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大选已然落幕。我们务必意识到,选前选后是截然不同的局势。
509大选前,同处在野阵营的马哈迪与安华相互需要对方。两人皆意识到,倘若彼此领导的两股势力无法结合,则无从推翻纳吉政权。其结果是马哈迪历史地位任由纳吉定义,而安华即便在原定的6月8日获释,也必为各种法令条规牵制。当然,若国阵在509当晚保住政权,马来西亚几乎肯定不会比当下更好。
利用安华箝制敦马
改朝换代后,表面上马哈迪比预期中更早兑现释放安华承诺;但深一层剖析,就不难发现何以王室积极配合,甚至愿意全面特赦安华。众所周知,马哈迪对王室立场一贯强硬,扶持安华制衡马哈迪,符合王室利益。安华获释当天从监狱(蕉赖康复医院)直往王宫,随后更觐见柔佛、彭亨、吉兰丹与雪兰莪州马来统治者,政治意味浓厚。
王室特别欣赏安华吗?不尽然。2014年11月,安华还因“加影行动”后就大臣人选与雪州王室闹僵,甚至遭褫夺“拿督斯里”勋衔。但相对于此时此刻夹著偏高民望向王室施压的马哈迪,安华即使不是相对“温和”的领袖,亦至少是一股制衡马哈迪的势力。马哈迪在总检察长人选课题上的坚决态度,赢得不少掌声。安华从中扮演“协调”角色,虽说缓和了希盟政府与王室对峙的僵局,但此举对于强烈反对王室干政者,心中自然不是味道。
这个转变十分玩味。马哈迪在此课题中不仅立场坚定、作风果敢,甚至比安华走得更前,几乎颠覆了两者在1998年对决时的位置。20年前,马哈迪是保守政治价值的守护者,面对贪腐、朋党裙带作业、专制等指控;而安华则高呼改革,是民主、公正、进步等新政治价值的符号。安华用理想召唤群众支持,借用街头力量,硬撼掌握国家机关的马哈迪。
处在当下,马哈迪启动改革议程,放手其内阁部长探讨废除箝制自由、打压民主等恶法的可能,力抖纳吉政权的贪污弊案,同时撤换形象负面的总检察长、反贪委会主席等人,赢得掌声,支持度爆表。晚近20年为马来西亚民主化付出近10年监禁代价的安华,在民望不及马哈迪的情况下,用什么确保自己能在两年后顺利接棒?
政治即是权力斗争
这不是挑破离间的评论分析。我们必须接受政治即是权力斗争的事实,马哈迪与安华之间,即便不是恶斗,也必然存在竞争关系。除了家族、朋党的利益,年届92岁的马哈迪更在乎的恐怕是如何摆正自己的历史地位,以华丽转身遮掩过去掌权22年的阴暗。但安华必然也有私心,其一生惨烈悲壮的斗争,也至少必须写入马来西亚民主化的历史篇章。
政治人物不可能没有私利,哪怕是金钱、权力或声誉,选民亦然。我们坚持打造制健全的制衡机制、健康竞争的政治生态,就是因为我们并不奢望政治人物如天使般为国为民无私付出,而是要确保在每一场权力角力中,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我们要促成一个局面,让任何要上位的政治人物,都不能逆著人民的利益前行。
因此,马哈迪与安华接下来的博弈,也必然要从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社会如此现实:22年的破坏,两年转身弥补,因此得到宽恕,甚至过度的吹捧。与此同时,这个现实却提醒安华,切勿在一生悲情后“晚节不保”,因心态上的患得患失而犯下错误,典当一世的英名。
最后,我们也必须在509后保持清醒,这不仅仅是站在安华这边,或靠拢马哈迪那边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选择,如何营造一个对国家政治发展有利的局面。一些推崇马哈迪的网民开始抱怨安华,却不知如果安华没在20年前发动“烈火莫熄”(Reformasi)改革运动,我们不会在今日收割成果。我们可能换政府,但变天以后民主、廉正、人权等价值之所以能够抬头,很大程度是因为安华在1998年为马来人政治社会垫下的基础。
第14届大选人民公正党旗帜全国飘扬,成为对抗国阵的主要符号,是因为当年安华坚持创办多元族群的政党,并在输剩一国席的情况下,都坚持不放弃而熬出来的成果。这个71岁的老人,在过去20年之所以多次进出监狱,饱受羞辱,乃因他是巫统、国阵最具威胁力的政敌。如果国人没有历史感,不问背景不看脉络而草率盲目吹捧英雄,未来就不会有为了理想而愿意冒险的政治人物。
打造平衡政治生态
马来西亚是我们共同创造的。马哈迪愿意在92岁之际豁出去推翻巫统、国阵,他仅仅是“将功赎罪”,其功过应该有个更客观、全面的评价。至于安华,尽管他过去数十年为政治民主化付出的牺牲已经超越马哈迪,惟他必须意识到,悲情无法让他在未来走得更远。
至于我们,要做的不是选边站,而是打造一个势均力敌的政治生态。因此,在每一个选择之前,我们都要思考从前、现在和未来,不要一再重复“两象相争、殃及鼠鹿”的老掉牙故事。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