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变天后两个月,国家语文局在自家门前举办了一场论坛,受邀主讲人对东道主不留情面,火力全开,批判此机构多年来掌握资源,却没能扮演好散播知识的角色,尽做些阿谀谄媚的事。迎合新政府也好,讨好新权贵也罢,堂堂一个语文局,愿意接受外人公开批判,到底说来不易。有个朋友就调皮反问:董教总敢在加影开一个大会,接受公众前来批判吗?
对于国家语文局,不同社群怀抱各异的期待。有者希望语文局翻译更多思想著作、有者寄望语文局捍卫逐渐式微的马来文。至于绝大部分受中文教育的华社,只要不消灭华语或多源流教育,大概就谢天谢地,不敢再对语文局有其他奢望。
承认多元是优势
然而,时代逼我们改变。新任教长马智礼虽引惹不少争议,却也不止一次强调掌握多语的重要,并一再呼吁国人拥抱多元。马智礼在不同场合推销“彼此的差异是我们的优势”(Perbezaan kita merupakan satu kekuatan)观念,算是对“多元”的肯定。至于此观念会不会逐步取代“多元是团结绊脚石”的昔日老调,则考验新政府对此信念的坚持,以及民间社会的磨合。
11月21日晚上,国家语文局与董总联办“语文是民族的灵魂”论坛。新上任董事主席莫哈末哈达(Mohamed Hatta Shaharom)针对母语教育,提出让人动容的说法:“我们想像一个小孩的成长,五岁、六岁,直到十岁,他已经可以灵巧地口说泰米尔语。他的母语是泰米尔语……他不只是继承了语言,还继承了口操泰米尔语的母亲的爱。这将烙印在他脑海中。”
莫哈末哈达专研精神科,深谙“语言的情感”,陈述“母语教育不可灭”之道理。当晚,马智礼与莫哈末哈达不约而同提及,跨族群互动、交融的重要。“我们不是唯一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马智礼致开幕词时开了头,莫哈末哈达则以走不出宗教学校(Sekolah Tahfiz)圈子和其他族群互动的穆斯林学生为例,表达自己对“他们最终会自以为义”的担忧。
莫哈末哈达也预见自己这番言论会面对穆斯林群体的攻击。不出所料,《Kinitv》专页上载此谈话视频后,大部分马来网民即留言抨击哈达,反指华校生才是应该走出来与穆斯林学生互动的一群。这个反应也印证了马智礼早前所言,不同族群里都有偏激的一群,而我们应当做的,是共同打破此僵局。
自己走出去,也让他人走进来,是当下马来西亚人应该展现的自信。语文局开放门户、释放善意,立志成为属于全体马来西亚人的机构——这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肯定与嘉许的。然而,从11月21日晚上这个点,走到理想的那一端,毕竟还有段距离。各群体是否准备放下历史包袱,多一点耐性与包容,理性探讨这个国家社会的共同出路,都会决定此理想会否实现。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