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小学四年级的马来文课程中增设了“认识”爪夷文的部分一事,最近沸沸扬扬。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在脸书的专页上说,认识不等于学习。但这只是文字游戏,重点还是要回归到课程里做了什么。根据现有的资讯,除了用爪夷文写出马来成语之外,也包括认识、辨认与阅读,这样的学习方式预计出现五到六次。虽然教育部说不考试,但是至今为止仍然有许多未理清的部分,引发许多华人的不安。
华人文化危机感
自1970年代的国家文化政策说,国家文化政策以马来文化为主,而漠视华人、印度人、原住民与其他少数种族的文化,引发华社不满,并且开始自力求存。在这环境下,华社打造了华人文化节和二十四节令鼓等华人文化代表,以此抵抗华人文化可能被吞噬的危机。
时至今日,这文化危机感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徘徊不去。虽然学习爪夷文并不代表会破坏华人文化,但是这却再度刺激这文化危机感,进而引起巨大反弹。
虽然有人引用了林连玉在1950年代曾公开使用爪夷文,进而指出学习爪夷文不是问题,但是这却忽略了时空脉络。当时并无如此严重的文化危机感,并且那时代许多华人知识分子鼓励华人社群学习马来文。
此外,当时林连玉应《马来前锋报》邀请而写下开斋节献辞。这献辞最先以中文书写,再翻译成爪夷文,连同东姑阿都拉曼、敦拉萨和陈祯禄等政治领袖的献辞,一同以爪夷文刊登在《马来前锋报》上。简言之,这以林连玉背书爪夷文课程的论述,不但忽略了时空脉络,更忽略了林连玉不是亲自写,而是他的文章由别人翻译成爪夷文的事实。
也有人引用了文史爱好者李成钢2013年的文章来说明学爪夷文的好处,甚至刘镇东侃侃而谈自己大学时学爪夷文的经验,但是这有讨论空间。的确,学者如笔者等不时会遇到爪夷文的档案。在翻阅二十世纪初的雪兰莪档案时,可看见档案有附上中文、爪夷文和马来文的文件。
如成钢兄所言,学习爪夷文的确有利历史研究,但是这是学者自行决定是否学习,而这与在小学义务教育中推行爪夷文课程,是完全不同的事。前者因研究需要而学习,后者则是国家义务教育之下必须学习的事情。以历史学者学习爪夷文为例,是无法合理化小学生学习爪夷文的。
对政府缺乏信心
更加重要的是,在小学已如此繁重的课程再加入爪夷文,是否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现今常常听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非常大,并且常常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部长马智礼就任时就曾说要改革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但是在如此环境下再加入全新的爪夷文课程,是否与其初衷背道而驰?另外,师资问题等是否已经就绪?即使撇开了种族与文化问题,单从教育角度出发,爪夷文课程仍然让人忧心忡忡。
即使希盟政府有众多理由推动爪夷文课程,但仍无法说服民众,其实说穿了就是人们对政府仍无信心。如前所言,过去的单元文化政策至今仍然困扰著华社,再加上统考无法获承认等等,让人们对政府仍不信任。在这不信任的状况下,又怎能说服人们相信爪夷文课程无害呢?
希盟政府之前要求人民要了解马来人的不安,因此要体谅政府无法马上承认统考。笔者也同意这说法,因为在马来社会还未明白怎么回事前贸然推动,只是加剧种族之间的猜疑。同样的,为何政府明白要体谅马来人的不安,为何就无法体谅华人的不安呢?为何不花时间让人了解为何要学爪夷文、把课程设计说清楚之后,才开始推行呢?
另一方面,从统考到爪夷文课程,显示了马来西亚各族不但不相信政府,并且都缺乏自信。政府承认统考,并不会导致马来文化式微;学会爪夷文,并不会导致华人被同化。反之,这些反而有助于平权与认识他者文化。但是由于各族都不相信政府不会打击本族文化,并且也不相信本族文化可长存,进而对于这些事物采取否定态度。
因此,从长远而言,政府如何让民众相信文化多元与自主获得国家保障(例如写入宪法),并让各族有自信,是必须努力的方向。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