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求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本地照相馆和杂货店最鼎盛时期,随著社会变迁及数码时代所带来的冲击,二者皆难逃式微的命运。然而,传统老店有其本身的独特魅力与亲切感,纵然不如往昔风光,仍奋力在时代洪流中寻找立足之地。
如今,数码相机、智能手机满街都是。人手一机,一天拍个几十张照片实属平常。拍照,已不如以往般珍贵且慎重其事;而会把所拍照片冲洗出来的人,也不见多数。新潮流推动新行业,而老行业要想得以生存,便必须学会稳中求变,冲出逆境。
数年前,人们已是只有需要拍摄证件照片时,才会希罕地上照相馆;如今就连大部分证件申请都不再需要“大头照”,照相馆的存在感更显得微弱──求变,仿佛是唯一的出路。优美专业数码摄影相馆业者刘保国,便选择了以修复老旧照片作为求生途径。
“我店目前主要的生意额,是来自修复照片。”刘保国表示,照相馆很多旧有服务都已经被淘汰,唯独照片翻新仍有市场,“虽然现在有很多修图App,但(修)出来的效果并不自然。”他指出,修图App虽然使用方法简单,但功能有限,尤其是图层功能以及图像编辑,很难达到旧照片翻新的复杂处理要求。
另,他也指:“修图App通常是一键搞定,但出来的结果和真人是两个模样。”刘保国以一名70岁的老婆婆为例,该名婆婆用一键修图后年轻了20岁,孙子都差点认不出她了,“虽然我们也会为照片进行美颜,但一般只能年轻5至8岁,让真人和照片不会差距太大。”
刘保国采用的修图方式与冲洗底片的概念相似,包括根据旧照,调整客人照片的光暗对比或彩度,还原照片最真实、自然的一面。有时应客人要求,他甚至会为照片移花接木。“这是过往学洗照片的技巧。”
言及于此,他随手拿起两张家庭照:“你们看得出这两张照片的不同吗?”细看之下,本以为一模一样的两张照片,里头的小孩竟然“长大了”!原来,事缘照片中孩子相比当初拍照时已经长大,但照片主人(孩子父母)又不想重新再拍照,便要求以长大后小孩的容颜取代原有的孩子样貌。如此一来,当事人便可在无需拍照的情况下,拥有一张新的家庭照。
修旧照弥补遗憾
照片如同记忆的存证,年长日久下,也会褪色。而老照片的翻新或编辑,不仅仅是一种保鲜。刘保国透露,有些客人会拿著父母四五十年前的黑白照给他上色,甚至来找他还原已经褪色的旧照片。“很多老夫老妻也会因为之前结婚时没有钱到照相馆拍结婚照,所以现在都会拿合照来编辑,包括更改照片背景或‘换’上婚纱,以弥补当年的遗憾。”
刘保国指出,翻新照片是技术活,就像绘画写字,需要按照模样画和写,所以基本功很重要,“需要耐心和细心,心情不好绝对不能做!”他打趣说道。他认为,每张照片背后都承载著一段记忆,越老旧的照片因为时光的打磨而越显珍贵,所以他会尽可能回复照片原貌。
“很多印裔客人常会拿老祖先的旧照来修复,并把照片框起来,挂在家中。”他说,相比起华裔和巫裔,印裔更懂得照片的价值,“虽然他们(印裔)只是开摩哆车,但他们愿意花费300至400令吉翻新祖先的旧照片。”
刘保国修复旧照片的费用取决于照片需要翻新的程度,一般介于150至500令吉。
回味旧时风光
传统照相馆在本地拥有超过大半个世纪的历史,华人在南洋落地生根后,照相馆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如今城中尚在经营的照相馆,包括位于半山芭一带的“国际”、“彩虹”、“丽丽”;陆佑路的“浪漫”;燕美路的“总统”、“美丽”;八打灵再也的“丽光”等。坐落于怡保路三条路的优美专业数码摄影相馆,成立至今已有30年;而位于增江南区的美真照相馆,则有70年历史。
“以前单是这一排店,都已经有4间照相馆,但后期关的关、改行的改行…”美真照相馆业主邓德全表示,该店后期也因为没办法负担楼下店铺高昂的租金,而搬到如今楼上的铺位,“随著时代的变迁,照相馆(生意)是越来越难做。”
当年从中国下南洋来马工作的华人,都会选定一天,隆重其事地换上体面整齐的衣服,到照相馆拍照,然后将冲洗出来的黑白照片,连同辛苦赚到的钱,一起寄给家乡亲人。
“在1980年代,不流行预先拍婚纱照,所以每对新人都会选择在结婚当天,到照相馆拍照留念。”邓德全回忆道,每每到了结婚旺日,相馆门口都会站满穿著婚纱的新人,“由于新人们都要赶回家拜神,所以拍摄动作需要很快。”
加强专业 就能继续生存
邓德全表示,上世纪80、90年代是本地照相馆最鼎盛的时期。当时人人去旅行回来,都需要把底片拿到照相馆冲洗,“当年相馆主要的收入来自于菲林(底片)、电池和冲洗照片,虽然利润不高,但长期都有需求。”
随著数码相机与智能手机的崛起,底片已无用武之地,就连以生产菲林和摄影产品闻名全球的美国柯达公司(Kodak)位于纽约的菲林厂房,也难逃拆除的噩运,代表菲林时代的正式终结。
提及照相馆的未来发展,无论邓德全或刘保国皆摇头苦笑:“不懂还可以做多久,能做一天就一天吧!”
纵使传统照相馆前途茫茫,但刘保国强调,照片是不会被淘汰的,它会以不同的形式继续存在,“就好像说,以前是一张实体照片,演变成后来的数码版…”
刘保国认为,要想继续在社会生存,照相馆必须走向更专业的层面,“比方说,能为客人冲洗出素质更好的照片等。”他指出,18年前当我国刚开始进入数码时代时,许多人都不再有冲洗照片的习惯;但近年来,人们又开始把手机里照片冲洗出来,“虽然并非每一张,但他们都会挑几张较为有纪念价值的,甚至把照片当作是送礼的佳品。”
以老街坊生意为主
美真照相馆位于增江南区某店家的二楼铺位,不稍作留意,不会发现这里有家传统照相馆。
邓德全说:“我们的客源主要是老街坊。”在甲洞一带屹立不倒逾70年,雪隆一带大部分学校的班级照,都是由美真照相馆承接。虽然如此,邓德全谓随著国家生育率下降,学校学生的人数也在减少,间接影响了生意额。“虽然我们一样会到学校为学生拍班级照,但因为人数不多,所以购买数量也在减少。”与此同时,美真照相馆也会承接一些会所活动的拍摄。
至于优美照相馆的客源,95%以印裔为主,“印裔每年屠妖节都会全家来相馆拍照留念。”刘保国说,虽然华裔最近在农历新年也流行拍全家福,但他们更倾向于在家自己用手机拍,而不是到相馆拍。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